返回首页

求助 有谁知道鲢鳙非典型性出血病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13 12:34   点击:12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求助 有谁知道鲢鳙非典型性出血病

鲢鳙非典型性出血病?还真不知道,你命名的?

二、请教关于淡水鱼出血的疾病。

1、什么是鱼出血病? 在养殖生产中,人们常常误将鱼出血病单一的理解成呼肠弧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准确的讲,鱼的出血是一种症状,引起鱼类表现出血症状的病因较多,除病毒感染外,细菌性感染、营养缺乏和环境应激等因素都可引起鱼类出血症状,危害也更为广泛,常规养殖品种均可发病。生产实践中,以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病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爆发性出血病危害最大,是防治的重点,其它病因也不可忽视。而一些养殖人员将鱼类出血疾病单纯的视为病毒感染,防治过程中不加以区分,往往造成防治效果差、用药成本增高等直接和间接损失。 2、鱼出血病的流行特点 (1)流行广泛:我国的主要养殖区域均有流行,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甚。 (2)流行季节长:从2月底至11月份,水温在9~36℃之间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最为严重。如遇到连续阴雨天后突然放晴,气温急剧升高,水体环境恶化,更易暴发流行此病。 (3)发病品种广泛:常规养殖品种均会被感染、发病。养殖生产中发现,以往常见于草鱼的病毒性出血病目前在其它品种鱼中也能发病,并造成危害。且草鱼的易感日龄也发生变化,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会患病。细菌性出血病的感染对象则更加广泛,往往呈爆发性发病。 3、鱼出血病的常规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定期消毒,有条件的可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 (2)选用品质好的饲料,以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并做到定位、定质、定时、定量投饲; (3)发病时使用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进行控制、治疗; (4)定时驱虫,防止因寄生虫病等引起继发感染; (5)适时使用复合多维等。 4、鱼出血病的常规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1)不重视预防:针对出血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预防的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和定期的药物预防。一些养殖场往往忽视预防的重要性,等到发病才进行治疗,这时已经造成损失,如果疾病进入爆发期,则更难控制。 (2)过度依赖消毒剂:长期大剂量的使用消毒剂进行预防。这样恰恰适得其反,加速了耐药性的产生,且对鱼体造成刺激,造成发病增多、难以控制。消毒剂的合理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适时、高效。 (3)用药不科学:任何疾病的发展过程都包括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转归期,治疗的最佳时期一般是在发病早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好控制疾病。而药物的使用是缩短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而不是阻断,所以药物的疗效体现也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按疗程用药。(不遵循疗程规范)频繁的更换药物有弊无利。 (4)治疗不彻底:症状消失不等于疾病完全治愈。后期的巩固用药也很重要。可防止出血病的反复发作。 (5)忽略辅助治疗:治愈后鱼体会有代偿性的增长,此时常规饲料是无法满足其生长需求的,辅助性的使用一些营养类保健品,如水产多维,可有效促进鱼体增重。 (6)不重视调节水质:待病痊愈后,应换去部分池水后,用生石灰每亩1米深10~15kg,溶水后全池泼洒一次,并使用调水剂,以调节水质,消除药物残留。 5、鱼出血病的防治难点 (1)病因较多,症状复杂:由于引起出血病的病因较多,引起的症状也就较为复杂,给临床诊断带来难度,往往造成用药不对症、疗效不佳。 (2)耐药性的存在:呼肠弧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采取外用和内服药物同时进行能增强疗效。而且随着集约化养殖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加大,水产养殖的发病增多,用药量增大,很多病原菌也就随之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用药的疗效已大大降低。 (3)一些水产动物保健品生产、使用缺乏规范,存在滥用药品或以次充好的现象。给养殖户增加了养殖成本,且疗效较差,增加了疾病带来的损失。

三、鱼出血病能吃?

鱼是没出血还是外出血?最好鱼血不要吃,对人身体不好

四、鱼塘草鱼出血病怎么治疗?

名称(清热散)治疗:每12斤体重用药0.3—0.4克(按照6%的投饵量计算,每2斤饲料用清热散8克)连用7天。也可以用于预防连用2天。

五、鳊鱼暴发性出血病有什么症状?

  鳊鱼在以往的养殖过程中常以配养的形式进行养殖。近 几年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始以鳊鱼为主养搭配部分鲢鱼、鳙 鱼进行养殖,但在以鳊鱼为主养且高密度养殖时要注意鱼病 的防治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鳊鱼暴发性出血病。(1)病态特征病鱼在池里不安、散游,背鳍露出水面,不 到食台觅食,经几小时后死亡。

  发病初期每天死亡10〜20 尾,随着病情的发展日趋严重,高峰时每天死亡60〜70尾。(2)病鱼症状病鱼各鳍条基部充血,鳃部红肿、肛门红 凸、肛门附近腹部两侧发红,部分鳞片脱落。经解剖检查,肠 壁红肿,腹腔有血水流出,肝、肾、脾均充血发红。治疗措施外用1克/米3水体漂白粉溶解后全池泼 洒,连续5天,或用鱼虾安每亩1米水深用250克溶解后全池 泼洒,连续5天(外用药在不同批次的鱼病过程中应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同时内服60%含量恩诺沙星以0。 1%添加量、中草药成分的三黄散以0。 5%的添加量内服或恩诺沙星结合横胺类药物内服3〜5天,直到治愈。51。鲟鱼有哪些常见病害?如何防治?目前,鲟鱼是我国淡水养殖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养殖新品种,与其他淡水养殖品种相比,虽然其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条件要求较严,但由于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价值高,深受养殖户的青睐。

  随着鲟鱼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人为地改变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鲟鱼病害逐渐增多,危害也逐渐增大,现将鲟鱼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病害介绍如下(1)肠炎病肠炎病是鲟鱼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幼鱼开口摄食至250克左右阶段,大规格的鲟鱼虽有发生,但较少。

  一般喂食天然饵料发病少,投喂配合词料发病多;集约化养殖密度大,投食足,而鲟鱼都比较贪食,过分饱食后极易发生此病。1)发病症状正常的鲟鱼一般在池中贴着池底、池壁不停地游动,患病早期的鲟鱼在池水的中上层活动,投食时,沉底摄食;患病严重的鲟鱼,匍匐水底,偶有挣扎、游动,不摄食。

  检查病鱼,可见肛门发红,轻压腹部流出黄色黏液,剖开病鱼腹腔,可见肠道充血,呈红褐色,严重者从胃至直肠、幽门垂都充血发炎。2)病因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在水温高、水质恶化、气压过低,尤其在鲟鱼饱食后气压变低的情况下,易发此病。预防措施加强伺养管理,保证水质清新,当水温达到投喂量。

  也可用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0。 1克/千克体重 的药饵投喂预防。1)治疗方法采取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 疗,可用0。6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1小时后换人4/5的 新水,并保证水体每天交换1次。同时,连续6天投喂土霉素 药饵,按照50〜80毫克/千克体重拌饵投喂,或用大蒜素粉 (含大蒜素10%)0。

   2克/千克体重的药饵投喂,连续投喂5〜 6天,一般即可治愈。(1)水霉病水霉病主要发生在鲟鱼卵、子鱼、幼鱼阶段, 危害较大,在水质差的情况下,容易发病。1)发病症状早期水霉寄生时,肉眼看不到症状,当看到 鱼卵和鱼苗体长出白色毛绒状物时,此时水霉菌丝已从鱼体 伤口侵入,向内生长形成内菌丝,极度分枝,深入肌肉,蔓延到 组织间隙。

  向外生长形成外菌丝,即肉眼可见的“白毛”。感 染水霉的鳄鱼,早期一般在水面游动,游动不正常,后期则在 水底缓慢移动。2)病因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病原体为真菌类,常见的种 类有水霉和绵霉。最适生长温度为13〜18°C,尤其在阴雨 天,极易蔓延。3)预防措施在孵化之前,用高锰酸钾对孵化器具全面 消毒。

  孵化时,每8小时用硫醚沙星对鱼卵漂洗1次;放养子 鱼、幼鱼的鱼池池壁池底要光滑,避免擦伤;运输和放养鱼苗 时,操作要细致,经过运输的鱼苗下池时,要先消毒,可用 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4)治疗方案水霉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不理想,一般 只在发病早期治疗有些效果。

  目前在鲟鱼养殖上常用方法有:①全池泼洒食盐、小苏打合剂,使池水达到食盐400克/米3水体+小苏打400克/米3水体的浓度,此方法因用药量大,只适宜在小水体中使用。②用20毫升/米3福尔马林溶液静水浸洗2〜3小时,连用3天,有一定效果。(1)蛀鳍病蛀鳍病主要发生在锝鱼苗开口前后阶段。

  它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而是由锝鱼个体间大小差异及活动能力差异引起的,即个体大、活动强的幼锝把个体小、活动弱的幼鍀的鳍条当食物咬伤。1)发病症状幼锊胸鳍和尾鳍破损、分叉,甚至缺损,被咬的幼锊一般被逼在水体上层靠池边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严重者死亡或感染水霉引起死亡。

  2)防治方法准确掌握锝鱼开口时间,避免开口过晚;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个体差异过大的幼鳄要分开放养;投料时,要泼洒均匀,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早期投喂可投少量活水蚤;对发生蛀鳍的幼鱼,要及时挑出消毒、单养。(2)气泡病气泡病是由水质变化而引起的一种非寄生性疾病,在鲟鱼幼鱼养殖中时有发生。

  由水体中氧、氮等的过饱和造成,特别是在水温持续高的情况下易发生。1)主要症状病鱼腹部膨大明显,下沉困难,病鱼有时因摄食要求,拼命挣扎下沉,因不能平衡身体,反复挣扎后,导致身体弯曲呈“S”形;剖开病鱼腹部,胃肠里有气体,一般无食物。2)防治方法保持养鱼水体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防止水中氧、氮等过饱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