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蛏子买回来,最多可以养多久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22 14:44   点击:1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蛏子买回来,最多可以养多久

蛏子可以养3天左右的。

保存蛏子的方法:

1、要买蛏子之前一天,用大桶接好一大通的清水,静置一夜,然后第二天将买回来的蛏子用静置一夜的清水养殖,水中按0.5%的比例放一些海盐,然后每2个小时换一次清水,以确保水里的氧气含量。

2、鲜活的蛏子不好保存,并且死亡之后,很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可以将蛏子用开水焯熟,然后将蛏子肉取出来,这样蛏子不容易变质,可以延长一些保质期。

扩展资料:

蛏子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

蛏子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倍~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

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_蛏。这两个小孔就是_蛏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_蛏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2.5倍~3倍。

二、蛏子养殖技术很多人不了解,蛏子养殖技术要点有什么?

软体动物贝类,如蛏子和蛤蜊,存在于浅水海岸地区。蛏子现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海产品。由于沿海地区密集捕鱼,野生蛏子的数量减少,许多人开始尝试养殖蛏子。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蛏子也出现了疾病的困扰。那么蛏子养殖毕竟应该如何管理?如何预防和治疗蛏子易发的疾病?蛏子是一种著名的经济贝类,现在我国大部分地方都有养殖,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现在市场上比较受消费者欢迎,因为蛏子具有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好的特点,现在已经成为农民赚钱的好项目,那么蛏子养殖技术有哪些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蛏子养殖池的选址应选在河口,这样取水方便,底质为细泥或淤泥,养殖水质也应达到无污染的标准。清理池塘底泥成泥,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的洗苗。也可在池塘中培育一定数量的藻类,放苗前3~5天选用阿维菌素、三唑磷乳油等药物进行池塘处理,彻底杀灭池塘中的病虫害隐患,待药物消失后进行放苗。

蛏子的养殖应在中低潮区进行,即使涨潮也比较平静,没有太大的风浪威胁到蛏子的生长。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则可以选择建造蛏子的池塘。养殖蛏子要准备土质较好的土壤,蛏子不喜欢土壤表层而在沙层下30厘米处生活,所以土层质量不好也严重影响蛏子的质量,在最表层要覆盖软泥,在中间的夹层要选择混合沙,底部铺沙即可。除了土壤外,蛏子的水质要求也很高,一般水温要在3度到32度之间,水质最好是弱碱性的。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一定要注意养殖的温度,温度要控制在45度左右,要提前确定好养殖的场地,可以选择涂滩附近,要选择低潮区,每天要保证两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的插露,一定要注意养殖密度,还应该做好抗病菌的工作,一定要及时更换水资源,还应该注意水里面的氧气要加强管理,要做好预防感染病毒的工作。

养殖技术要点就是,需要提前对水温进行控制,也要控制水里的微生物,对水进行消毒和杀菌,确保水的安全程度,平时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要选择低潮区进行养殖,要选择滩涂区,而且一定要保证温度,要注意温度保持稳定,而且最好选择北方的5月下旬播苗。

要注意水质,注意泥土,注意天气温度,喂的食物,水里的氧气,水的温度,水的深度。

三、很少有人掌握蛏子养殖技术,蛏子的养殖技术主要在哪几方面?

在养殖过程中,缢蛏播种后可以养殖成符合市场标准的商品缢蛏,这种生产工艺叫养殖。我国缢蛏的养殖方式主要有滩涂养殖和蓄水养殖。下面冯哥根据我区缢蛏的养殖技术,从滩涂养殖、蓄水养殖、增值养殖三个方面开始和大家谈谈缢蛏的养殖知识,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地形蟋蟀的养殖地点应选择在内湾和河口附近的海域,那里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滩面平坦。由于蛏苗喜欢钻土,生活在洞穴里,所以养殖区底料表层最好有3厘米左右的软泥,中层为20~30厘米厚的泥沙混合层,底层为沙质。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观察,以及播种和收获,缢蛏养殖区应选择在中潮带的中下部和低潮带的上部,因为该区域暴露时间较短,摄食时间较长,栖息地相对稳定,有利于缢蛏的生长。

潮汐海域潮汐要平缓,饵料丰富,以促进缢蛏的快速生长。所以只要潮流不影响滩面稳定,养殖区最好有较大的流速,最小流速一般要求在40cm/s以上。盐度缢蛏在相对密度为1.010~1.020的海水中生长良好,一般要求在1.005~1.022之间。工农业污染源海域不能选择养殖海域。耕作生产区一般采用翻耕的方式布置,翻耕包括翻、耙、平三个步骤。混凝土翻耕需要在播种前2天内完成。为了防止洪水或风浪的影响,应在河口周围修建堤防进行保护。筑堤时,风哥在海域的做法是先筑起芒堤,深约0.3m,宽约0.5m,然后将芒(羊齿知藤草)成束摆放竖立(直芒),再用一束芒横过土(横芒),横芒与直芒形成45°交角,再推上沙,芒上端露出垄面0.3m左右。芒堤的施工要求平直、高度均匀、厚度均匀,以尽量减小洪水和风浪造成的冲击阻力和压力差。同时,为防止山洪从养殖区上方倾泻,需在上端筑堤,挖沟引淡水入海,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根据涂层表面的地形和潮流方向可以确定场的规模。一般每隔1m开挖一条长50m、宽3m的排水沟,场区四周开排水沟,宽20cm-25cm,深15cm-20cm。在田地上方30-40米处建造一个短水坝。可以防止涨潮时潮流破坏蛏田或者夏天流入蛏田的水烫伤蛏。海滨打顶是改善土壤质量、消除敌人和危害、增加蛏苗潜穴率、分散土层中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重要措施。要求在冬、春或播种蛏苗前1-2个月内,将蛏田翻一两遍,翻耕深度在40cm-50cm左右;并耙涂表面,构建标准化模型场。

根据繁殖季节,蛏苗可分为“冬子”、“春子”和“夏紫”。冬子体质最好,成活率高;春子次之;夏紫是最糟糕的。要选择壳完整、籽粒饱满、大小均匀、新鲜活泼的幼苗。检验蛏苗质量的方法:用手轻轻摇动或拍打篮子,蛏苗双壳发出“吱吱”声者为好苗,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装运蛏苗应做到急、快、轻、快,尽可能缩短途中时间,力争24小时内完成。尽量安排在晴天,温度10℃-15℃。

技巧,环境,饲料,温度,土壤,空间,等等,这几个方面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才可以保证养殖的产量。

第一,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一般是一亩70公斤左右;第二,精心选择幼苗,用淡水浸泡过的幼苗死亡率是很高的;第三,建设标准的养殖场所。

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些水质比较清澈的区域,而且一定要在这片水域里面种植一些水草,还有就是要保证水域里面的氧气,而且一定要及时换水。

蛏田整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后,就要对蛏田进行整理,首先要对场地进行耙土和翻耕,对底质较硬的地区进行深翻,然后耙细、整平等步骤,使土质变为柔软,适宜蛏子的生长。在播苗前,先要对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用漂白粉泼洒水体中,约2-3天后将水排空,再用茶籽饼,消灭蛏田中的小鱼虾以及螺类,防止其吃掉蛏子幼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