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太湖的鲈鱼究竟妙在何处,为何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倾倒?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7-08 08:20   点击:2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太湖的鲈鱼究竟妙在何处,为何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倾倒?

太湖的鲈鱼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缺孝誉化,并且在淡水中生活长大的洄游型鱼类。太湖的鲈鱼一般栖息于近海区域,早春的时候,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然后又游回到太湖中,鲈鱼主要以小鱼小虾等为食物,最大的鲈鱼长约在半米左右。因为鲈鱼的生长环境以及运动路径和吃食慎绝,致使鲈鱼的肉非常紧实,味道鲜美。而且每个季节的鲈鱼的味道都有它的特点,在八九月霜降之后的鲈鱼,鱼肉非常的雪白,而且没有腥味,吃起来非常的爽口。而且鲈鱼身伏段上没有鱼鳞,刺又少又细,也没有骨板,非常适合清蒸。

太湖的鲈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西晋的时候,江苏吴江人张翰,当时在洛阳当官,有一年秋天来临的时候,他非常想念自己家乡鲈鱼的美味,于是以这个为借口说想念家乡的鲈鱼美味,辞去了官职赶回家乡。从此以后,张翰的这番举动让“莼鲈之思”成为思乡的典故,因此在后来有很多的诗人名流,就以品尝太湖鲈鱼的美味为引子写诗。

张翰的家乡吴江,源出于太湖的吴淞江,有一条长约二十里的大河,所以张翰家乡的吴江鲈鱼也被称为太湖鲈鱼。在宋代的时候,对鲈鱼的推崇达到了一个巅峰,并且把吴江塑造成了一个文化的景点。在宋朝和元朝时期,有不少的文人雅客,因为“莼鲈之思”的典故特地的到吴江游玩来品尝鲈鱼的鲜美。

明清时期,由于海河治理的原因,导致吴淞江变成了一个细小的河流,鲈鱼因此不见踪影。而现在大家所吃的鲈鱼大都是21世纪以后靠人工养殖的鲈鱼。人工养殖的鲈鱼肉质也非常洁白肥嫩,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

松江鲈鱼的文化典故

四鳃来源(吕洞宾朱砂点四鳃)关于四鳃鲈四鳃的来源在松江民间演绎出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一次下凡到松江秀野桥旁饭馆喝酒,一盘塘鳢鱼,他吃得津津有味,但总觉得腥味太重,肉质太粗。他问店主这叫何鱼?店主如实告诉了他,他还要见见活鱼,店主从后厨用盘子托了6条活鱼来,吕洞宾一看觉得此鱼好生丑陋,便一时兴起,要来了一支毛笔和一碟朱砂,饱醮笔端,往鱼的两颊上描了条纹,又在两鳃的鳃孔前各画两个红色腮状。他将鱼买下后,放生在秀野桥下,这6条被放生的塘鳢鱼传为变成了四鳃鲈,成为松江四鳃鲈的最早祖先。

左慈戏曹操(三国烽火情)

据《后汉书・左慈传》记载:曹操在许昌大宴宾客,他手下有一名叫左慈的方士,能施用“空中钓鱼”的幻术,便叫下人备了一盆清水和一杆鱼钓,当了曹操及众人的面,倾刻间从盆中钓出几尾松江四鳃鲈来,弄得曹操疑信参半,并将刚钓出的松江四鳃鲈,取子牙姜同烧后食用。这个故事后来被编进《三国演义》,成为妇孺皆知。

莼鲈秋思(为美食而辞官)

《晋书・张翰传》里的故事更为知名:话说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萧瑟,想起了故乡的雉尾莼和四鳃鲈的美味,就弃官回乡则迹。并写了一首《秋风歌》曰:“秋风起兮佳景时,淞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来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孙渣并”张翰之后就在历朝历代的诗坛曲苑中,用 “莼鲈”以抒思乡之情或隐归之意,于是四鳃鲈和莼菜一起被诗人词客缀入诗行曲拍,流传千古。

隋炀帝(东南佳味四鳃鲈)

四鳃鲈在隋朝时即成为贡品,一时珍美。据《南郡记》载,炀帝下江南时,吴人献松江四鳃鲈,炀帝品尝后赞道:“金荠玉脍,东南佳味也。”《太平广记》载:“吴郡献松江四鳃鲈干浚咳菀欢贰保弧白黯杂泖氚司旁滤抵保睁杂闳咭韵抡咦鞲慎K篥杂悖獍兹缪恍取

范仲淹、杜甫、李白、陆游、苏东坡、杨万里、葛洪、范成大、郑板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

“东去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杜甫;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园饺胴咧小!薄畎

“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鲈莼。” ――陆游;

“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杨万里

“松江出好鲈鱼,味异他处” ――葛洪;

“细捣枨~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范成大

“买得鲈鱼四片腮,莼羹点豉一尊开。近来张翰无心出,不待秋风始却回。”――郑板桥

陈继儒

明代著名文学家陈继儒,人称“山中宰相”,在他所著《小窗幽记》(中国三大奇书之一)中写道:“三月茶笋初肥,梅风未困;九月莼鲈正美,秫酒新香。胜友晴窗,出古人书法名画,焚香评赏,无过此时。”对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熙微服私访(夺鲈鱼踢伤伦公子)

《康熙微服私访》第一册第12回记:

康熙御笔草书一道云:朕昨到松江欲尝四腮鲈鱼,几为伦尚志父子所害,该员性极贪鄙,鱼肉子民,朕已令姚磷等于救驾出去之时,将其父子杀却,此案即可注销,毋庸追究,差来海波庄人马,火速调回。知照刘墉等不得归罪姚磷之父,朕日内亦将往别处游行,卿宜照常办事梁没,不必前来见朕,以避传扬。钦此。

乾隆下江南(“江南第一名鱼”由来)

乾隆皇帝吃罢四鳃鲈,被其美味和名气所打动,御赐为“江南第一名鱼”。成为封建时代最有轰动效应的“御制”广告词,松江四鳃鲈也就身价百倍了。

到了清代,松江四鳃鲈影响更为深远,许多皇帝下江南时必须到松江府,品赏鲈鱼佳味,赞不绝口,从此下令松江官员每年增加四鳃鲈进贡数量,优先满足皇室贵族的需求。

曾国藩独受四鳃鲈

《曾国藩第三部》记载:曾国藩到江南主持甲子科江南乡试,李鸿章为了讨好曾国藩:“明日门生叫人送几尾松江四鳃鲈到衙门去,恩师可亲眼验看”。“要得,明日多送几尾,叫衙门里的师爷都尝尝。”向来不受馈赠的曾国藩,难得有这样爽快的时候。“不过,李中丞,我倒是听说,松江四鳃鲈要出美味,还得靠蜀中姜不可。你备了蜀姜吗?”赵烈文向李鸿章发难。“这个我就不懂了,不知厨子备了没有。倘若没有蜀姜,还请惠甫多多包涵,勿在两位主考面前点破哟!”李鸿章的话又引起一片笑声。

张之洞妙联(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清代末年,在一次官场宴会期间,松江知府为了炫耀自己,出了一个上联:“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两江总督张之洞听了,对此甚为不悦,觉得松江小小知府,狂妄自大,于是以螃蟹为题,对了一个绝妙的下联:“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这两句诗被广为流传。

俞粟庐

民国6年,著名昆剧大师俞粟庐携17岁儿子俞振飞从苏州回家乡松江寻根拜祖,席间品尝了家乡名菜四鳃鲈。民国19年俞粟庐在苏州仙逝,俞振飞命人回松江买四鳃鲈,烹之祭于灵前,这是他父亲最念念不忘的家乡菜、家乡味,以寄托哀思。

美国总统尼克松(外交使者)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来沪期间,周恩来总理亲批的菜单中就有松江四鳃鲈,作为最礼遇款待之,受到尼克松的高度赞誉。尼克松访华回国后,曾发表文章大赞中国鲈鱼之美。

图为周总理自豪的介绍中国松江四鳃鲈的美味和文化,尼克松品尝四鳃鲈的同时,被他的言辞深深的吸引……

基辛格(荣府家宴)

国际名人基辛格于1979年11月8日来到中国,荣毅仁设家宴欢迎基辛格,主菜为一品大砂锅,锅内有四条松江四鳃鲈,全部夹给四位洋客人,基辛格品尝后觉得鲜嫩无比,高声说道:“味道太美了!”

英国女王伊丽莎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到上海,点名要品尝松江四鳃鲈,一时之间忘了鱼的名字,就说要吃尼克松鱼。市政府派遣专人到松江调拨四鳃鲈,用来招待英国贵宾,但松江政府无法提供四鳃鲈。市政府派出300余艘渔船外出捕捞,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英国女皇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而去。

李先念主席批示

英国女皇没有吃到松江四鳃鲈,政府都觉得很没有面子,有损国家形象。很快,这件事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主席李先念为了养殖和发展松江四鳃鲈,作了重要批示。

毛泽东―古牧之争(什么鱼最好吃)

众所周知,毛泽东爱吃红烧肉,对吃鱼的劲头不大。有一次,古牧向其汇报工作时和毛主席闲聊:“主席,我觉得鳜鱼最好吃,他是吃活东西长大的,主席觉得什么鱼最好吃?”毛主席答道:“依我看,松江四鳃鲈味道应该不错,经常在书中听古人提起,都说它好吃,没有河鱼的土腥味。”古牧听后,立即安排人到上海松江寻找松江四鳃鲈送往北京。毛主席品尝后大加赞赏,确实没有土腥味,以后每年鲈鱼成熟季节都会从上海弄一些给主席品尝。

朱F基(最后一位吃鱼的总理)

随着环境变化,野生松江四鳃鲈越来越少,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乎难以见到,据松江水产部门的老同志回忆,朱F基在上海任职期间曾有幸品尝到松江四鳃鲈,同时也是上世纪最后一位吃松江四鳃鲈的国家领导人。

两游世博盛会

1926年4月29日,应国民政府邀请,松江四鳃鲈被运往南京,参加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2010年5月3日,松江四鳃鲈再次游入世博盛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用来它来招待贵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