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工饲养田螺与野生田螺(田螺吃什么?怎样养殖?)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7 15:35   点击:2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田螺吃什么?怎样养殖?

田螺吃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等食物,人工养殖田螺时,要为其提供蔬菜瓜皮、麦麸、豆渣等食物,并每隔三天投喂一次,喂食量控制在田螺总体重的百分之三,而且在田螺生长旺季,要向养殖环境泼洒有机肥,提高浮游生物的数量。

野生田螺吃淤泥中的微生物、腐殖质、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人工养殖时可以为田螺提供蔬菜、水果、瓜皮、米糠、麦麸、豆粉、鱼粉等食物,而且蔬菜、水果要切碎后投喂。

在喂养田螺时,要严格的控制喂食次数。一般水温在二十度大二十五度时,应该每隔三天喂食一次,且单次的喂食量要控制在田螺总体重的百分之三,而且食物要泡软后提供给田螺。

田螺在生长旺盛的季节,对食物的需求较大,此时要向养殖场地泼洒腐熟的有机液肥,提高水中浮游生物、腐殖质的数量,但施肥时要注意施肥量,最好可以将肥料稀释后泼洒在土壤中,避免产生肥害。

二、野生田螺可以用来做种螺吗?

可以的。

1、野生田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一般在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人工建设水泥池等平常水体都可进行放养。田螺池的尺寸通常为1.5-1.6米宽,10-15米长,具体尺寸可按地形决定。池子四周必须要做埂,高度约为50厘米,在水池两端可以设置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网以防止田螺逃走。同时,在养殖池中间可以种植一些浮游植物,有利于环境改善。

2、田螺大多数是自然繁殖,养殖时可以到河边、水田等地进行人工收集,也可以去市场上购买,购买时一定要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田螺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放养时要注意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还可以放5尾左右的鲢、鳙等鱼种(夏花),进行主体养殖。

三、人工养殖田螺寄生虫多吗?

养殖田螺寄生虫多。

无论是野生田螺还是养殖的田螺,寄生虫都非常多。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有很多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血吸虫的寄主。

四、养殖田螺和野生田螺哪个好吃?

田螺香味肯定是野生的浓,只是野生的有寄生虫

五、田螺养殖与野生有何区别?

养殖的个大肉嫩软滑,野生的壳厚肉硬

六、为什么野生的田螺生命力强,养殖的容易死?

引起田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1.田螺苗种质量差。

苗种放养后出现死亡或存活率低,往往都发生于苗种购自外地的野生苗。田螺放苗季节一般在早春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间,因田螺苗小,在气温低、阴雨天气,野生苗种一般不会爬出滩面,采捕野生苗的商贩就采用一些药物喷洒滩涂表面。

使幼田螺不堪忍受而纷纷爬出滩面,这样,方便了苗种采捕,但这些田螺苗虽暂不会死亡,其活力、体质已受到很大影响,放养后不易钻潜、极易被潮水冲走或出现死亡,且生长缓慢。

极个别的卖主,将刮来的田螺苗用淡水浸泡,以求苗种吸水后增重而增加收益。泡淡水后的苗种,表面上看起来光滑、干净、杂质淤泥少、个体大,但经淡水泡后的幼田螺活力极差,一周内就很容易死亡。

钻潜滩涂后则不易再爬出来,死亡后导致涂面变黑、变臭,往往造成这片涂面的继发性病害发生,使随后几批放养的苗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苗种的运输方法、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也普通存在,也是导致田螺苗种活力下降、质量变差的原因。

2.养殖过程中技术含量低。

用药量过大是造成养殖田螺死亡的直接原因。许多地方虽已明令禁止在滩涂上使用三唑磷(对鱼、虾、蟹毒性尤强,破坏滩涂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但个别地方仍在继续使用,且使用浓度日益增高。

据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宁波大学,1.5ppm三唑磷已使成体田螺出现麻痹、足部异形(畸形)、爬行能力差、足的吸附力弱等症状,而在养殖场地,喷洒三唑磷远远不止这个浓度。

片面盲目追求高密度放养也是造成田螺死亡的原因。在养殖后期表现更为突出。随着田螺生长,摄食量增加,滩涂上油泥日益减少。

因为食物缺乏,部分田螺生长受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或不生长,至起捕季节,有些个体仍很小,体重相差一倍以上。而采捕季节的死亡田螺往往是小个体田螺,这与饵料缺乏、营养差、体质弱有一定关系。

养殖底质环境老化,腐殖质逐年积累,超过了海区滩涂的自净能力,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几年前田螺养殖根本无大规模的死亡现象发生,且生长良好生长速度快、体质健壮,田螺养殖连续3~4年后,则极易出现死亡。

目前的田螺养殖,放苗前清涂、翻耕不彻底,长期养殖势必导致底质老化,使田螺体质变差、抗病能力减弱、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变差,而易出现死亡。

3.环境污染。

局部水体、滩面富营养化及赤潮的频繁出现,使大片滩涂养殖贝类出现死亡。死贝再次污染滩面,继发性病原细菌大量发生、传播疾病,带来恶性循环,导致滩涂养殖条件更加恶劣,引起更大面积的死亡现象。

(三)解决养殖田螺的死亡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田螺养殖前(放苗前7~10天),必须彻底做好翻涂、晒涂、清涂工作;

2.切实把好苗种质量关,要求苗种健壮、活力好、钻潜力强,不喷药,不泡水,并注意苗种产地与养殖场的海水盐度差异。运输过程中,避免淋雨,避免暴晒。亦可采用在养殖场附近用土池育苗的方法来提供苗种,以保证苗种质量;

3.降低放苗密度。依据养殖滩面涂质、养殖措施,科学合理放苗,一般中等营养条件的滩涂,每亩放苗2.5~4Kg,规格为每公斤8000至20000粒;

4.实施轮养、混养技术,在滩面上与缢蛏、彩虹明樱蛤等滩涂种类轮养或混养;

开展科研工作,深入研究田螺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及时通报田螺养殖情况,总结交流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尽量少用药、不用药。

总结

以上就是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介绍,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多加注意,减少田螺疾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