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裸藻与水产养殖(裸藻与水产养殖的区别)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10 10:40   点击:25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裸藻与水产养殖的区别

通过水色看藻相

1、水色呈黄绿色,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

2、水色呈草绿色,水体中以绿藻、裸藻为主。

3、水色呈油绿色质,水中硅藻、绿藻、甲藻、蓝藻且数量比较均衡。

4、水色呈茶褐色,有机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

5、水色呈蓝绿色、灰绿,以蓝藻为主。

芽孢杆菌的作用已被公认。但是,我们在使用时经常发现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产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见效。为什么呢?因为微生物制剂核心技术在于菌种的好坏和菌种的数量。很多养殖户误认为重量多数量就多。其实并非如此,先进的发酵技术和制剂技术可以使每克产品中的菌总数量达到500亿以上。一般的小厂家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很难达到。同时菌种的好坏更是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杆菌是带有孢子的杆菌总称,芽孢杆菌的种类多达上百种。有的适合人类肠道,有的适合水质改良,有的适合垃圾处理。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芽孢杆菌都适合水产养殖。

2. 裸藻与水产养殖的区别与联系

  1、要是裸藻占80%其他绿藻很少时,用一遍超浓缩芽孢杆菌和EM菌王使藻类多样性。

  2、两三天后用特效降碱灵全池的2/3使用。视藻类情况可再用一次。

  3、一两天看到水色变化后,使分解底改或增氧解毒底改同时使用绿水宝或解毒百分百

  4、晴天使用肥神和新硅藻旺+定向培藻素来培育水体中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水质的防控最为重要,保持水质的稳定,防止裸藻的爆发。

现在以预防为主,其次换水,再是用药作以下分析:

1.当预防裸藻水的发生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定期用显微镜检测,如有发现及时培养其它有益藻,抑制其生长。

②因为裸藻喜欢在静水中生长,所以要常开增氧机,增加水的流动性。

③降低水体内的有机质,定期用底改分解有机质,保持水体的通透性。

④培养其它藻类,使水体内的藻相复杂不单一。

⑤混养鲢、鳙、罗非等虑食性鱼类。

2.当裸藻泛滥的时候,可以选择优质水源进行换水,再重新培养其它有益藻进行肥水。

3.当不能换水时,用以下办法进行调节水质:

①用强效底净分解死藻,调节底质。

②用水博士调水解毒。

③用一遍优加益生菌增加藻类多样性。  

④用活力益水素稳定水体指标。

⑤定期使用优加益生菌稳定藻相。的有益藻类。

3. 裸藻对养殖水体的危害

(1)瘦水:水体淡绿色或清澈见底

透明度在50cm以上,清澈见底,水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有时出现使鱼类难以消化的藻类,俗称“瘦水”。

这样的水体适合观赏、娱乐和作为饮用水水源,但不适宜养殖生产,养殖上一般增加施肥投饵来改善其水质。

(2)嫩水:硅藻等

水体茶褐色或绿豆色,水中溶氧丰富,透明度在25 cm~40 cm之间,俗称“嫩水”。

水体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以硅藻门、绿藻门藻类为主,易被鱼类摄取,而且,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硅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黄褐色,该种水色是养殖的上好水色。

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对水体变化的适应能力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且这种水色对于养殖和观赏娱乐场所都是较好的水质表征。

(3)老水:绿藻

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绿藻对水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强,以绿藻为主的前期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但是,如果以绿藻为主的后期水体则会产生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色太绿(如黄绿色、蓝绿色、墨绿色、灰色或混黄色,浑浊),导致透明度下降(在20~25 cm之间)。

黄绿水中藻类主要以绿藻门藻类为主,如小球藻、新月藻、多芒藻等藻类。

黑绿水出现在天气较热时的水体下风处,其藻类数量较多,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为主。

如果水体优势种群是不易被鱼类摄食利用的藻类,对养殖不利,说明水色已老,这种水俗称“老水”。

需要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或者用氯制剂全池泼洒来控制池水中绿藻的数量。此水质若不及时注水、换水,会因缺氧变坏;部分藻类的死亡分解使水体散发异味,影响水体的质量。这样的水体需要不断补充新水,一般每周冲水一次,以改善水质。

(4)水质老化:蓝藻

当水温升高时,在水体四周(尤其在下风处)的水面上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水体透明度低。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类)和绿藻(主要是衣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蓝藻水中的老化藻类会大量死亡并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麻痹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造成鱼类死亡。

所以,当发现水体这种水色后,应立即用硫酸铜(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达到0.5 ppm)等灭藻药物化水后全池泼洒或根据实际情况在下风处用硫酸铜(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达到0.7 ppm)等灭藻药物化水后半池泼洒来杀死这些藻类,并将底层池水抽出,以免对鱼类造成危害。

(5)坏水:甲藻等

水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褐色甚至黑色,具有腥臭味,且藻类在水中分布不均匀,出现的蓝绿色或绿色的云层及块状、丝状现象,即为“水华”;这是水质恶化的象征,俗称“坏水”。

这类水体含有大量甲藻门、蓝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微囊藻等。

甲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酱油色,水体透明度减小,溶解氧含量降低,是水质变坏的标志。如不马上换水,容易引起泛塘事故,造成鱼类死亡。

(6)灰白色水

藻类大多被浮游动物当作饵料摄食,水体中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数量较多,当浮游动物的繁殖达到较高密度时会与鱼类竞争氧气,引起鱼类浮头,同时还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应该想办法控制或者清除。

复杂的藻类与水色的关系

金藻、硅藻、隐藻和甲藻的细胞呈褐色或褐绿色,水色几乎是褐色、褐绿色或褐青色。

蓝藻、绿藻、裸藻的细胞呈绿色,其水色接近绿色。

但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水色和藻类类群间具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4. 裸藻养殖技术

1.鳙鱼的食性问题。

  在以往的资料中,鳙鱼的食性定义为以浮游动物为主的温和滤食性鱼类,一般简单理解为以浮游动物为食,这是过去在天然环境低水平养殖条件下得出的。现在高技术养殖条件下,水体浮游生物以大型种类为主。鳙鱼是滤食性鱼类,对食物的选择决定于鳃耙间距,只要个体大于鳃耙间距的浮游生物均可被其滤食,鲢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小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鳙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裸藻科、丝状蓝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2.鲢、鳙鱼的搭配比例问题。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在这种放养模式下鳙鱼可正常生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鲢的价格越来越低,鳙的价格不断提高,这种以鲢为主的放养模式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

   因此,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生物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体藻相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鳙鱼能摄食的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如直链硅藻、甲藻、隐藻,成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因此,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3.鱼种规格问题。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厘米左右大规格鱼种,养2年上市,养殖周期长,上市规格小,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每尾150~500克大规格鱼种。经过一年的养殖达到尾重20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

  4.放养模式问题。

   传统的湖泊、水库等大水体虽然也采用施肥技术进行养鱼,但产量很少超过每亩100公斤,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鱼种规格小,用每公斤20尾的大规格鱼种,回捕率低,成鱼规格小,一般每尾1~1.5公斤;

   二是一次放种,一次起捕,上半年水中鱼的现存量少,造成水体资源浪费,下半年鱼的密度过大,天然饵料供给不足,生长速度减慢;

   三是鲢、鳙鱼比例为3:1的放养模式不合理。

   针对传统养殖的不足之处,现代大水体高产养殖:

   一是用斤两鱼种即(每尾0.15~1公斤);

   二是常年捕捞上市,即6~7月开始将部分长至1.5公斤以上的鱼起捕上市,剩下的鱼冬季起捕上市,成鱼规格有每尾1.5~2公斤和2.5~4公斤;

   三是鲢、鳙鱼比例是1:4,甚至全养鳙鱼,价格高,效益好。

  鳙鱼的养殖模式有水库施肥纯养鳙鱼;湖泊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投饵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鳙鱼四种。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放养模式也不同。笔者在6月底在用全价膨化料主养黄颡鱼塘内配养当年2厘米的鳙鱼苗,40多天就长至200克,8月月中又加放一次3~4厘米的鳙鱼苗。到11月基本长至500~700克。塘口观察到,尾重100~200克的鳙鱼可以有效进食小颗粒膨化料,这有力地促进了鳙鱼快速生长。

5. 裸藻与蓝藻的区别

①加大换水量,最好将表层富含蓝绿藻、裸藻的水体排掉,换水条件不好的可以网上购买观赏鱼用的撇渣器抽掉;

②使用优质腐殖酸钠(工艺不好的产品会耗氧)2-3公斤每亩,遮光、迫使蓝藻、裸藻大量上浮,可再结合漂白粉下风口局部泼洒几天(50%过硫酸氢钾处理应激、副作用最小),外酸之灵+碧水爽+em菌。

③生态防治。放养适量的罗非鱼或花白鲢,摄食利用蓝绿藻;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减少水体肥度等都可有效避免蓝绿藻、裸藻大爆发。

6. 裸藻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

理想情况下的水体是以绿藻为主,而绿藻中又是以小球藻等小型藻类为主,同时珊藻等大型藻类也要有,可以有其他藻类(比如硅藻,裸藻),但是一定是以绿藻为主。这种水,藻种多,结构稳定。水不容易坏。

如果水中藻类单一,无论这种藻类是什么,水都是不好的,这种水是不稳定的,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出现藻类快速大量死亡。

7. 裸藻与水产养殖的区别在哪

壳灰粉的主要成分是石灰。

该壳灰分的用途有清塘消毒、消毒杀菌、杀野杂鱼、改底除臭、处理黑臭、杀灭害藻等。

其发热过程能对病原微生物甚至敌害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土壤pH、总碱度、总硬度有明显的提高效果;对土质有机质有氧化、皂化、矿化效果。生石灰一亩5-10斤化水泼洒,对细菌、真菌、纤毛虫、一些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壳灰分的价格比石灰便宜,主要作用和石灰相似。

1、清塘消毒:生石灰一亩100-1000斤不等,干撒(干撒后泼水反应)。其发热过程能对病原微生物甚至敌害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土壤pH、总碱度、总硬度有明显的提高效果;对土质有机质有氧化、皂化、矿化效果。

2、消毒杀菌:生石灰一亩5-10斤化水泼洒,对细菌、真菌、纤毛虫、一些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悬浊液与三黄散、明矾、茶麸、有机酸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3、杀野杂鱼:生石灰一亩50-100斤+茶麸一亩20-100斤,可增强茶麸(尤其是干茶麸)杀鱼效果。同时还有明显的继后肥水效果。

4、改底除臭:生石灰敲碎至指头大小,一亩一斤,3-5天一次,傍晚干撒。有明显改良底质,清毒除臭效果。

5、处理黑臭:大块生石灰傍晚或早上干撒与涡轮式氧机底即可。有辅助缓解底质黑臭引发的偷死,跳跳死,硫化物中毒,亚硝酸中毒等底质恶化问题。

6、杀灭害藻:一亩5斤,化水后趁热泼洒于蓝藻、裸藻、甲藻、水蛛多处(水华处或风头风尾)。可直接杀灭有害藻类以及水蛛纤毛虫等。

8. 藻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一个完美的热带鱼水族箱,必须合理的搭?配水草,而水草并不仅仅作为水族饰品使用,水草在热带鱼养殖中有着独到的作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水草的这些作用。水草的作用我们总结为以下六点为水体补充氧气  不论在阳光还是灯光的照射下,水草都可以吸收光线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改善水质。因为在水族箱中,缺氧的事件时有发生,长时间的缺氧状态可以使鱼虾的健康状态下降,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短时间的缺氧可能使鱼虾死亡。消除有害物质  水族箱中的鱼虾进行新陈代谢排放出来的各种有机物,包括残饵、粪便等,分解后都是氮元素和磷元素,都可能会污染水体,毒害鱼虾,使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而这些氮元素和磷元素都可以被水草所吸收,这样就消耗了这些有害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因为藻类和水草都是要吸收水中养分的,大量的密植水草后,可以与藻类争夺养分,使水草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说,水草有一定的抑制藻类成长的作用。提供避难场所  我们在水族箱中饲养鱼类时,有许多混养的鱼类在特殊阶段会有一定的攻击性,而水草则具有掩护弱小鱼类的作用,避免被咬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许多鱼类到了生殖阶段,喜欢把卵产在水草上,卵子进行孵化,孵出的幼仔也可躲避在水草之中。水族箱中植入水草,可以增加鱼类的安全感,降低鱼不安的感觉。为菌类提供存活空间  新建的生态鱼缸中我们需要密集种植水草,这样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同时加入硝化细菌,让硝化细菌附着于水草表面。缩短了新开鱼缸的养水时间,加速建立硝化系统。装饰  水草的装饰性很强,藻类的作用小一些。

9. 裸藻对水产的危害

是裸藻。

属于叫 最近裸藻。但它一般情况下出现水华的话,应该是呈现蓝绿色的,看上去很像蓝藻水华。如果你看到的是呈现红色的水华的话,那应该是藻类的叶黄素高于它本身的叶绿素,因为水质的破环而使得藻类的叶绿素受到破坏,再说了,你的水体里看来硅藻也很多啊。最近裸藻 其实没必要去杀它,即使去杀灭,也杀不完。对虾来说没什么坏处。(个人见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