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瑶家嫁女散文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5 16:07   点击:301  编辑:admin   手机版

瑶家嫁女散文

中秋前夕,作客广西紫荆瑶家,恰逢主家嫁女。

瑶女出嫁,按习俗,要穿戴瑶族的服饰。除了在影视中看过瑶族新娘的服饰之外,我还是头一回零距离地一睹瑶族新娘子妆扮呢。

两个年长的瑶族阿婆,先给新娘子的头上包上一块蓝底,四周与中央皆刺绣着鲜艳图案的方头帕。方帕上端边沿镶着一条长长的锦巾,锦巾两端是色彩艳丽的长流苏。流苏在新娘子眉棱往上一指的地方,层层叠叠地缠绕在脑袋上。方帕的前后幅都被流苏缠压住了,而中间部分却有两个空洞露在头顶的两侧,就像两只牛角一般翘着。不过,你不用担心,新娘子是不会变成牛魔王的,因为阿婆很快就用一条条条白、灰、彩色间隔的纱巾、锦巾,一层又一层地把“牛角”裹压了下去。待新娘子的脑袋裹得比广西头排香芋还要大得多的时候,阿婆再用一根根几米长,6―7厘米宽的灰色锦巾,层层叠叠地缠绕在新娘子的额顶,直到锦巾凸起6―7厘米高,变成一个圆圆的头箍为止。我在旁边粗略地数了一下,新娘子的脑袋起码缠绕了20根各长3米多的锦巾,累计起来足足有70多米长!远远一看,新娘子的头上就像顶着一个中间开了一个大圆孔的大号圆砧板一般。

“大砧板”缠绕好了,再用一条叠成四折的毛巾,从后脑勺往头顶前上方拢上去,然后用别针把毛巾的两端牢牢地扣在“大砧板”边上。这样,头饰的基础就打牢了。任你怎么晃荡,“大砧板”也会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稳坐头上,一点也不歪斜。最后还得给“大砧板”的圆边镶上一块色彩斑斓的锦巾。

头饰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块刺绣着五颜六色图案的锦巾方帕,罩在新娘子的头顶上,再用别针把方帕的四边紧扣在“大砧板”的边上。远远一看,新娘子的脑袋就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方头。原来那个“大砧板”缠来绕去,弄了大半天,全是为了给这块美丽的方帕做铺垫,打基础的。

整个头部的饰品,最珍贵的就是这块方帕。它全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成,花纹图案流畅,针脚密实,手工非常精细,虽称不上金碧辉煌,价值连城,但巧夺天工,溢彩流光也当之无愧。据说,新娘子50多岁的干妈,为了绣这块头帕,竟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女儿头上帕,干妈手中线,数月密密绣,唯恐工不精。

新娘子头顶方帕的左右两侧,各垂下五绺漂亮的齐耳流苏;方帕后面下垂的流苏,以后衣领中点为界,分成左右两排,每排流苏,外侧的稍长,内侧的稍短。两排流苏在衣领中点交界处稍有点儿间隔,形成一个流动的,敞口的 “∧”字,就像倒过来的衣领口子。新娘子戴着头饰,走起路来,那怕是腰杆笔挺,脖子正直,目不斜视,那头帕上一绺绺下垂的锦绣流苏,也会摆动自如,就像行云流水一般,璀璨夺目,煞是好看。

“热死我了。”新娘子说,“人家说‘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依我看呀,我们瑶女的头饰是又大又重呀。”那些忙得团团转的阿婆,也被新娘子的话逗乐了。花了40多分钟,终于妆好了新娘子的头饰,其时,新娘子已经热得满头大汗,汗滴顺着脸颊、脖子、眉毛,往下流淌了。不过,她的头饰如果与贺州盘瑶新娘重达20斤的头饰相比,那简直就是蚊子比水牛了。怪不得瑶胞姐妹的脖子普遍都比较粗短,我想,这大概是常年被笨重的头饰给压成的吧。

新郎官的头饰要比新娘子的简单得多。新郎官的头饰不用方帕打底,只是用比巴掌宽大的锦巾裹住头,然后用几种颜色的锦巾缠绕,当然,表面那层也是色彩鲜艳的红锦巾。在叠绕额顶厚厚的“大砧板”之前,要先给新郎官的头缠上一条尾端有一根扁辫子的黑色锦巾,然后再在黑锦的上面,重重叠叠地造“大砧板”,“大砧板”的圆圈外面也镶上一条红色的丝带,与那根垂在左后脑上的黑色假辫子相映衬。新郎的“大砧板”大概缠绕了30多米锦巾。不同的是,新郎官的头饰顶部没有罩上色彩艳丽的刺绣方帕,后脑勺的青丝还露在外面,与假辫子互相呼应着。

与头饰妆扮相比,穿着瑶族婚礼服则要简单得多了。礼服是现成的,都是黑色的套装。不论新娘、新郎,上衣都是黑底镶花边的大对襟衫。衣领、襟口都镶着宽大的锦绣花边,其余地方都镶布边。所不同的是,新娘子的镶粉色花边,新郎官的只镶蓝布边。牛头裤子的差别则要大些:新郎官的裤子由上至下,都是原汁原味的黑色,而新娘子的裤子,膝盖以下部分则全镶上了闪闪发亮的锦绣套筒,正面还悬着几个粉色的绒球,晃晃荡荡的碰撞着。据说新娘子这对裤脚套筒,新娘子的干妈,戴着一副600度的厚玻璃老花镜,足足绣了半年多,路经金秀大瑶山的游客曾出3000元欲买下,干妈操着半生不熟的客家话婉言谢绝:廖本耶燮(留给女儿)做嫁妆,唔迈(不卖)。

新娘子穿好衣服之后,还要系上两条围裙。系在裤腰上的围裙较短,只遮盖到膝盖处。围裙蓝底,周边镶着红白相间的花边,正中绣着近乎正方形的精美图案;彩色锦巾为系带,系带的末端全是色彩艳丽的流苏,直垂到小腿肚上,就像千万股飘飘洒洒的彩色瀑布。

除了裤腰下的短围裙,新娘子的上身还要再系上一条胸前垂着3排红流苏,每两排之间有黑白相间饰物的彩绣围裙。围裙顶端(接近脖子的地方),竖挂着四块漂亮的银砖,在彩绣的映衬下,熠熠生光。长围裙披挂好后,阿婆再给新娘子拦腰系上一条浅灰色的锦巾腰带。这样一来,上下两条长短围裙便连成一体,不分彼此了。

可能你会以为浑身珠光宝气的新娘子已经够漂亮完美,妆扮已经大功告成了吧,可是你错了。因为阿婆还要给新娘子披上一条刺绣着图案,三边垂满红流苏,色彩艳丽的坎肩。这样一来,新娘子的浑身上上下下,都缀满了长长短短的,五光十色的流苏,披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锦丝刺绣,只要新娘子一举手一投足,那些东西就会飘飘若飞,咋一看,新娘子就如天宫下凡,翩翩起舞的仙女一般。

新郎官穿好婚礼服之后,只是在裤腰上围了一条短围裙,其上的刺绣图案与新娘子相类,只是正中的图案呈长方形,稍大一些。那条刺绣着图案的坎肩,则与新娘子的没甚差异,所不同的是,新郎坎肩系带的两端各有一段长长的红流苏垂在两肋间,与红色锦巾腰带相接。

花了一个多小时,新娘新郎的婚礼妆扮终于大功告成。趁着客人入席前的空暇,我与热情的瑶家女主人唠叨家常,才知道了紫荆瑶胞一些鲜为人知的习俗。

瑶胞的女孩子出生后,往往有认干妈的习俗。据说,认了干妈,吃了干妈家的粮(瑶人称之为“去契妈家里讨米吃”),女孩才会无病无痛,顺顺利利,乖乖巧巧地长大成人。

女儿成年出嫁的'那天,要回到干妈家里,用金秀大瑶山特产――野生香茗,烧水沐浴。那茶汤如温玉澄碧,香气满屋,涤尽准新娘身上的污秽、邪气,让肌肤光泽靓丽,滑润柔软芬芳……干妈让女儿沐浴香茗,为的是让女儿吉吉利利地嫁到男家,祈求日后顺顺溜溜,平平安安。除了在干妈家用香茗水沐浴,干妈还要用一条红色的皮腰带束在干女儿的腰上,意思是牢牢地把女儿拴在女婿的身上,红红火火,圆圆满满地过日子。干女儿则送干妈一只12斤重的大猪腿,以报答干妈的抚育之恩。

瑶家女儿孝顺,亲情浓厚。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节,还得回娘家答谢双亲的直系亲属:每个亲人都得送上一个几斤重的猪腿和一只大阉鸡,让亲人们快快乐乐,团团圆圆地过年。这和一些地方的“嫁出的女,泼出的水”截然不同。一般而言,汉家的出嫁女,只年初二礼节性地回娘家省亲,带上点年货和利是什么的给父母,吃上一两餐饭,或住上一宿,叙叙离别之情,就打道回府了。而瑶家女儿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过年,除了父母留吃留住,双亲方的家人也留吃留住,盛情款待,还封红包还礼……在瑶家,出嫁女并不是“泼出的水”,而是一个“金菠萝”(心肝宝贝)。省完亲,女儿回婆家,娘家人礼数周到,大大方方地送这送那,送到女儿都拿不动了。这和汉家的“十个女儿九个贼”的说法截然不同。

紫荆瑶胞有招婿入赘的习俗,家里不论儿女多少,都喜欢女婿上门。上门女婿不需跟女家姓,在家族里地位平等,不受歧视。上门女婿的孩子出生后,第一个随女方姓,以后出生的孩子,姓氏随父随母,悉听尊便。因此,家里男孩多的,都希望儿子“嫁”到女家;家里女孩多的,也希望女婿插门――养个女儿赚个儿子,家家户户乐而为之,毫无重男轻女之俗弊。

当聊及为何迎亲时不见打火统,唱山歌,背新娘的场面时,女主人告诉我:祖籍虽然是紫荆板瑶,但家住汉人区,在绵长的社会生活中,不少习俗已经汉化,且女儿嫁的是汉族小伙子,所以,仪式就就只有入乡随俗了。

你为啥不让女婿上门呀?俗话不是说,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吗,你咋舍得让最小的,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远嫁?我问女主人。

哦,也未必一定要女婿上门。最小的女儿,当然是我的心肝宝贝,她远嫁了,我身边还有两个儿子,他们可以照顾我,但是小女婿是独生子,我总不能为了自己而让亲家身边没儿子相伴,没人照顾吧。听了女主人一席话,我不由得感慨万千,都是父母,都要照顾,谁都舍不下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母爱真乃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呀!

男主人催着开宴了,我们的家常唠叨只好结束。宴席开了30多桌,全设在左右街坊的当街大厅里。在紫荆,家家户户有喜事设宴,都互相借用当街的大厅、桌椅等,邻居们不但慷慨出借客厅,而且还非常乐意地分文不收地帮忙干这干那,开宴时,帮忙的邻居也全部入席就坐,与宾客不分彼此。在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跑部向钱进的今天,紫荆的邻里却如此亲密和睦,民风却如此淳朴,这简直就如世外桃源一般。

开宴了,亲戚、来宾、街坊团团围坐,气氛热烈和谐。满桌的菜肴,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令人顿时吃欲大开。香芋蒸扣肉,油炸跑地鸡,红烧土排骨……司空见惯,不觉新鲜,倒是那两道菜令我大饱眼福口福――紫荆瑶笋酿、辣子爆石蛙。

紫荆瑶胞的笋酿与贺州的不同。贺州笋酿只是用花肉、葱花等裹在笋中煎黄再焖,而紫荆瑶胞的笋酿,则是在糯米中添加香菇、花肉、香菜、炒脆的花生仁等,然后夹在笋块中上蒸笼,用武火蒸煮。这道菜,笋片嫩滑爽脆,醇香甘美,糯米软而不黏,花肉油而不腻,花生仁爽而不坚,吃后唇齿留香,实为难得一见的佳肴。

我平生第一次吃石蛙。没动筷前,观其外表,与田鸡相差无几。心想,既是蛙类,味道就应该与田鸡相类。谁知动筷一尝,竟然欲罢不能。想不到紫荆瑶胞烹饪的石蛙如此美味:蛙肉细嫩,香滑,蛙皮脆口弹牙,汁水中有家醅的浓郁甘醇,又有恰到好处的香辣。这道菜简直就是美味山珍世少有,滋补佳品天下绝!

瑶胞豪饮,喝酒全用大杯,酒酣耳热之后,干脆换成海碗。酒在他们眼里,简直像我们平常喝的白开水。人人三五碗下肚,全然不当回事。有的瑶胞晚餐一直喝到天亮,竟然毫无醉意。在经济发达地区,酒后往往有小赌怡情的余兴节目。瑶胞也玩小赌,但不是赌钱――他们俩仨围在一起,摆上三两海碗自酿的米酒,用扑克斗大,谁输了,就喝一大口酒,连下酒菜都不用。我问主人:“他们干嘛赌酒不赌钱呀?”主人说: “我们瑶人有约,赴宴不能赌钱,只能赌酒,不然就坏了规矩了。”

汉人嫁娶,都在喜宴前择吉时烧鞭炮祝贺,鞭炮燃完,满座宾朋方动筷。瑶胞嫁女摆宴,却是分批入席,先到的先吃,后到的,等候下一批。一餐饭分成了两三批入席。我问主人:“为啥不等客人到齐了才一起吃饭?”主人说:“我们瑶人居住的地方都比较偏僻,有的人一早出来,要下午才能到,早到的饿坏了,迟到的还没见人,总不能让早到的饿着肚子等那些迟到的吧,只好主随客便,随到随吃了。”

喜宴一直摆了三天才结束。在宾客们离开的时候,主人家才点燃鞭炮,还在堂屋的门楣上挂上一条大红幅。原来紫荆的汉人嫁女开宴前不燃鞭炮,瑶胞住在汉人区域,便入乡随俗。喜宴后挂红幅、燃鞭炮,则是为了恭祝出嫁的女儿及来贺的贵宾、亲朋一路顺风,庆祝婚礼喜宴圆满结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