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锦屏爬黄哨山多长时间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17 22:01   点击:22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小时多点时间, 黄哨山,又名皇上山,传说主峰乌龙岭气势雄严,如皇帝坐金銮殿,故得名“皇上山”。黄哨山位于锦屏县东北角茅坪镇北部,距离县城10公里,海拔1029米。该山高峭险峻,曾被称为“黔山第一险隘”,民谣有道:“黄哨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脱帽,马过要下鞍”。

黄哨山系古代黎平走镇远、贵阳的必经之道,山脚设有驿铺。因山势陡峭,道路险峻异常,弯处如锯齿,直处如悬针,上下行者均望而生畏。自清水江南岸望过去,这山从江边拔地而起,高耸云端,气势磅礴。山的海拔虽然不算很高,但却以险峻奇秀而著称。

锦屏县黄哨山旅游景点

在清代,黄哨山是黎平、镇远两府的分界山。而今,它又是锦屏、天柱两县的分界岭,“水倒茅流,两县各收”,山顶坳上过去筑有分界土梁、立有两县的分界石碑。北边锦屏县一侧为青石板路,而北边天柱县一侧则为鹅卵石花街道。过去茅坪一带有歌唱道:

镇远黎平相交界,皇上山坳两分开。

黎平这边石板路,镇远那边是花街。

早在元代,黄哨山即是官道所经之处。元代设置的大土司思州宣抚司,管辖今锦屏、黎平、古州(榕江)一带地方,这一带的诸小土司与思州宣抚司的往来联系即是通过这条道路。明永乐十一年(1413),朝廷寻借口废掉了不听管束的思州大土司,以其地建置黎平、新化、镇远、思州、铜仁等8个府,隶属贵州布政司管辖。

因清水江中上游苗疆“阻隔”的缘故,黎平、新化两府不能取直径上省,而需往东边湖广的靖州、会同、新晃绕道进入思州后,再上贵阳。明代中期后,黎平府官员上省大多改走直道,即黎平――新化――铜鼓――天柱――镇远,这条道便成了黎平府沟通省城贵阳的主要通道,黄哨山因其所据位置的重要成为这条通道上的要津。

嘉庆十一年(1806),黎平知府冯兆捐俸银一千一百两进行整修,计砌青石板五千余级,最险的地方还在路外侧安装石扶拦杆,使山道较前大有改观,行人上下大为便利。民国8年(1919),茅坪民众捐资对嘉庆时所未修到和年久损坏的路段进行补修,使道路“无稍残缺”,过者不致“恒嗟行路之难”。1941年桂林至三穗公路修通,黄哨山不再是要道。至今只是茅坪和天柱县地良等村寨少数人偶尔经过。

锦屏县黄哨山旅游风光

锦屏县黄哨山旅游风光

登临山顶,只见远处群山逶迤,如万马奔腾。山下众山如羊,清江若带,江上船只仿佛柳叶轻飘。风吹草伏,松涛阵阵,顿时使人飘然欲飞,如置身尘外,感慨万千。黄哨山历来为经过的文人墨客抒发人生感慨的胜地。雍正时,贵州学政邹一桂按黎平学试守黄哨山时有诗道:“黄哨山高上接天,下窥万里隔云烟。陡然身落云烟里,闲倚江楼送客船”。

乾隆时,锦屏知县董淑昌有《早过黄哨山》诗:“第一峰头驻马看,朝烟散尽见江湍。岭含晓色千重霁,风动天声万里寒。故国遥腾沧海气,孤身远隔碧云端。殊方莫怪无消息,水复山稠雁度难”。

光绪时开泰知县赵一鹤《黄哨山》诗云:“森森万木碍晴空,林表钟声度晚风。不向岭头回首望,那知身出绿云中;下山转较登山险,客路何如世路难。且醉茅坪今夕酒,一灯疏影梦长安;峭壁人行若蚁悬,危栏半折补云烟。雄心欲叱王尊驭,黄哨山高极暮天”。民国时,阳溪龙昭灵诗《黄哨山行》亦可作证。

黄哨山腰有1970年代黔东南州茅坪木材水运局建造的数千亩楠竹林场,诸楠竹排山塞谷,大者若钵,小者如指,亭亭玉立,妩媚多姿。林场西边有仙人写字岩和姊妹岩两处景观。传说写字岩上留有仙人书写的奇形怪状的文字,如有人能完全破读,小江河水则会流上黄哨山而注入清水江。

有一道人在山上修行,见山上缺水,上下行人口渴而无水可喝,便想决心破读岩上文字,以把河水引上山来,免得行人受无水之苦。经数年苦修,一天来到岩下破读文字,读到只剩下后边两行时,山门徐徐开启。正在此时,对面山上忽然传来清脆甜润、情意缠绵的歌声,道人心意稍移,忍不住随声侧目,只见两个美貌无比的少女在朝他唱歌。就在此瞬间,已开启的山门又复关闭。道人大惊,急回眼再看岩上文字,竟然一字也认不出来。

道人大怒,挥起尘拂朝唱歌处一晃,两个少女顷刻间变成两尊惟妙惟肖的石头,两石前后相迭,总高长均约3米,俨然姊背妹下山,妹岩后有一块石状若背篼,人们称之为姊妹岩。姊妹岩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谜团,有待于人们作进一步。

姊妹岩往西沿盘山小径行约两公里,便是以险奇著称的白水洞瀑布了。看白水洞瀑布以从茅坪镇新建村往上行较佳。新建村坐落在一条山冲里,百余户民居沿冲稀疏布落,一条溪水在冲间蜿蜒流淌,因其曲折,如皇袍玉带,遂得袍带溪之名。过了新建村,袍带溪渐渐变得陡和窄,水流声也渐渐变大,水也较下游更加清澈。

溪水和小路互相交叉,前行得逾过若干步跳岩。过跳岩时,只见水底彩石斑斓,小鱼在其间游来串去,螃蟹在不紧不慢爬行。越往上行,溪水被两边的高山挟挤得越小,水流声也越响。行约两公里,只听前方轰然有声,尤若闷雷。寻声透过密匝的树木枝叶前看,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条白色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下来,如天空垂练,在两边青山绿树映衬下最是显眼夺目,真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扶树拉草涉水又前行,不时闻到从石缝间传出“笃笃”的石蛙鸣声,行约一公里,便到白水洞脚。白水洞瀑布系由五级瀑布组成,远处能看到的是最大的一级。第一级瀑布高约十米,宽约三米,脚下是一泓深潭,高水跌下激起的的水花在潭间飞舞。水潭外缘有两个石礅,仿佛是为观赏瀑布而特设,当地人称仙人下棋。

传说以前两石礅间还有一张石桌,可惜被大水冲坏了。沿瀑布边缘上行百余米,见有一口圆潭,直径七八米,潭水幽清,宛若一盆碧玉,让人爱不舍离,当地人称之仙女澡盆。从圆潭沿溪上行三百来米,来到第二级瀑布脚。这级瀑布高约五六十米,水从两片崖壁的交接缝间泻下来,但又像尚未抖顺的白布,中间有多处折皱。右边绝壁一片,猿猴难攀,左边稍缓,可从壁外密林间绕攀至顶端。

从瀑布顶上攀行数十米,便到第三级瀑布脚。这是白水洞瀑布的最主要景色,在袍带溪畔能看到的即是这一级。它壁陡而立,高约六十米,宽约六至十米不等,中间布落有致地点缀有若干蓬水草,如一幅绣有花朵的巨大白帘从山顶挂将下来,当地人称为仙人晒布。沿着瀑布左缘,冒着袭来的阵阵水雾,手脚并用,小心攀行。及至瀑顶,扭头顺着水帘下俯,顿有目眩之感。

此级瀑顶,又是第四级瀑布的瀑脚。第四级瀑布高约二十来米,相对缓和,没有下面三级那么壁陡。水帘从上落下,到半壁为一列天然石埂拦接,化为渠水哗哗流下,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拦水。第五级瀑布位于第四级瀑顶上边约五十米处。这是一条被水流长期冲击而成的斜漕,长约二十多米,宽约一米,水流甚为湍急。站在瀑边,但觉冷风飕飕,寒意阵阵。此处上行不远便是山顶,当地人称望楼坡,因是古代曾在此处修建用于传递军事信号的楼台而得名,现仍存有残垣。望楼坡往东北行约一公里便是姊妹岩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