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芦笋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1 12:08   点击:22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新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注:也可以点播种子、就是在移植的时候出现伤根、苗子要10----15天左右才可以痪苗出来新芽生长、两种实验证明、还是营养钵育苗好产量提高200----300斤左右

二、营养钵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⒈备足营养钵: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厘米以上,钵高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

⒉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度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3-4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度左右温水淋浇1-2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⒊适期播种: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前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肥水结合。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三、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嫩茎的优质高产。酸碱度过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

注 : 每个地方种植的模式不一样要根据每个地区温度气候变化去种植。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纹线开挖定植沟。绿芦笋行距1.2-1.6米,白芦笋行距1.8--2.0、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2-3方。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15厘米为宜。每20-25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四、田间管理

一定植当年

芦笋定植后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目的。定植后因植株矮小,应及时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早,应适时浇水,汛期应及时排涝,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根据苗情补施苗肥20-30斤尿素促平衡生长。小苗在生长期间要肥水跟上,进入8月份以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大力促进芦笋在8、9、10三个月迅速生长,为明年早期丰产奠定基础。一般亩施有机肥2-3方、复合肥100斤、尿素20斤。在距植株40厘米处开沟条施。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入冬后,芦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其植株内营养向地下根部转移,有利壮根春发高产。冬末春初的2月份,应彻底清理地上植株,减少病害菌源。

二定植第二年及以后采笋年

第二年及以后的采笋年,应重点做好科学运筹三肥,留茎、适时摘心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采笋三项工作。

⒈科学运筹三肥: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基本做法是:3月份结合垄间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100斤。有利于鳞芽及嫩茎对无机营养需求。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接力肥),亩施尿素20-30斤,此次肥料起接力作用,可延长采笋期,提高中后期采笋量。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细土平垄,要重施秋发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200斤、尿素20斤,促芦笋健壮秋发,为明年优质高产积累营养,培育多而壮的鳞芽。这种三肥配套,合理运筹的施肥模式是芦笋高产优质的基础。

芦笋生长期长,较耐旱而不耐涝渍。但在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嫩茎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此期干旱应适时灌跑马水。汛期注意排除涝渍,防高温烂根等病害发生。

⒉综合防治病虫害: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危害芦笋的主要病害,发病快、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实践证明,采取以农艺措施为主,辅之以加强药剂防治的综合防病虫策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①适时摘心防倒伏。芦笋植株可达1.5米以上,任其生长,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且易倒伏,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当植株达1.40厘米左右时应适时摘心,有利于集中营养,促地下根茎生长。有条件可拉铁丝,确保植株不倒伏。②清理田园。清理田园降低浸染源,是防治茎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份全面清理田间茎杆,清扫病残枝叶并集中烧毁处理。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回土平垄,要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鳞芽盘要喷药杀菌消毒。秋发阶段,要定期摘除田间病残枝叶,可极大的减轻病害发生。③留母茎采笋,延长采笋期。定植后第二年的新芦笋田块,只宜采收绿芦笋。一般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作为母茎留在田间不采,以供养根株。以后再出的嫩茎开始采收。采收期长短据上年秋发好坏而定,一般可采收30-50天。进入盛产期芦笋田块,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茎可全部采收。5月上中旬视出笋情况每穴留2-3根母株后,可采收至8月上中旬。采收白芦笋田块一般于5月上中旬开始留母茎,每株层留3--5根,【要根据芦笋的年份留母茎】可连续采收至8月上中旬。这种留母茎采笋不仅增加了笋农收益,而且避开了7月份高温高湿天气造成的发病高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成本。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促进芦笋茎叶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⑤抓住有利时机,合理药剂防治。所留茎出土5-7天内,株高达20公分左右时,采用多种杀菌等药剂涂茎。采笋结束后,结合清理残桩,要顺垄喷药保护根盘,消灭根盘及表土层内的病菌。采笋期所留母茎及秋发阶段,在及时清理病残枝叶的基础上,据天气、病情适时喷药防治,并交替用药,提高喷药质量。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退菌特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危害。夜蛾类可用灭幼脲、农林乐等1000倍液防治蚜虫等可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土壤处理及敌百虫饵料防治。

五、科学采收

绿芦笋在每天上午8-10时采收。绿芦笋在采收期间必须肥料跟上养份补助这样才有好的产量,根据商品质量要求将伸出地面20-24厘米的幼茎,在土壤表面处割下,集中分级出售。

白芦笋采收

采收白笋,一般于3月份前结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垄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细碎,作成底宽60厘米、高40--60厘米、顶宽40厘米的高垄。并达到土垄内松外紧,表面光滑。采收期每天早上8点前及下午4点后两次检查垄顶,发现土表龟裂,应扒开表土,用笋刀于地下茎上部采收,采收时不可损伤地下茎。采后将垄土复原拍平,白笋采后要遮阴保管,及时分级出售。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少,30℃以上嫩茎外皮容易纤维化,笋尖易撒开,品质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长。

2.光照

芦笋是喜光植物,要求强光照,日照充足,枝繁叶茂,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季节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对芦笋产量也有影响。

3.土壤

芦笋是深根作用,而幼茎又需培土遮光,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5.8-6.5最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