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鲢鱼养殖技术排名前十强(花鲢与白鲢哪个好养?)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7 06:24   点击: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花鲢与白鲢哪个好养?

花鲢与白鲢都一样好养,只要合乎它们生存环境,水面积大些,水深些,水深1米5~2米5就可以了,夏季水太浅温度高花鲢白鲢鱼容易缺氧而死亡。养殖花鲢白鲢非常省事,一些麸皮、酸豆腐渣都是上好的饲料,但一次别喂太多而污染水源。夏季防止缺氧要设增氧泵。

二、花白鲢养殖技术培训?

1、清整鱼池

要保证鱼池的排灌便利,养殖鲢、鳙鱼池底需要有二十厘米的淤泥,而养殖青、草鱼的鱼池底则应保持没有淤泥或者少量淤泥。如果鱼池面积在1-5米,则需要保持水深在1.5m,在进行养殖前,需要清整鱼池。

2、搭配放养

在进行养殖时,可以选择搭配放养方式,鲢、鳙、青、草亲鱼的雌雄按照1:1到1.5的比例进行放养,同时也可以在每亩鱼池里放养8到10条的鳜鱼、150条的尾花鲢,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控制鱼池中*杂鱼、大型浮游动物的繁殖。

3、饲养管理

在放养鲢、鳙鱼之前,需要在亲鱼池按照每亩地投放500-700公斤的方式,投放有机肥用来培育浮游生物,在之后还有进行追肥。如果是晴朗的天气,则需要投放豆饼浆,这样有利于促进鲢、鳙鱼性腺发育。

4、适早催产

在白鲢鱼的腹部膨大、生殖孔松弛就可以进行催产了,催产的主要方式为注射催产剂,对于雌性白鲢鱼每公斤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国际单位,或者LRH-A40-50微克,雄性白鲢鱼注射减半就可以了。

5、孵化管理

在孵化时,对于水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在孵化前洗干净孵化缸、孵化槽,在用水的时候需要用过滤网,防止那些*杂鱼、漂浮物进入孵化缸,在孵化期间要及时提供适宜的水流量,时不时的翻动孵化缸底部,防止卵苗堆积,保持水质。

三、白鲢怎么养得快?

养殖过程中,为促使白鲢快速生长,合理的饲料投喂十分关键,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白鲢具有夜间进食的习惯,所以在晚上也要投喂一次饲料,饲料投喂要适量,投喂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会污染水质从而影响生长;而饲料投喂不足则没办法满足白鲢的生长所需,减缓它们的生长速度。

鱼苗刚投放进池塘时对环境和饲料都还不是很适应,为提高鱼种的存活率,促进它们的生长速度,可以给它们投喂一些豆浆或是豆饼浆,待鱼种适应之后便可以停止投喂。鱼苗最开始主要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会吃一些饲料碎屑,为确保水中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供鱼苗摄食,要定期对池塘进行培肥,以促使浮游生物在水中大量的生长繁殖。

随着白鲢的不断生长,除了摄食浮游生物之外还要给它们投喂一些有机饲料屑,以加快鲢鱼的生长速度,增强鱼群的体质,促进性腺发育。在秋天和鲢鱼生产之后适量的投喂糠、麦麸等精饲料,可提高鲢鱼的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收益。

四、水缸养鲢鱼最佳方法?

鲢鱼养殖方法如下: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五、鲢鱼苗喂什么长得最快?

也许你猜不到刚从鱼卵孵化的小鲢鱼吃什么,它吃蛋黄,没错就是鸡蛋煮熟后的鸡蛋黄。鲢鱼在人工养殖时,也是采取人工孵化的方式孵化鱼卵,刚出卵的鱼苗小的真的如同针尖,但它也需要进食,这时就可以把煮熟的蛋黄捣碎溶入水中,让鱼苗进食。

当才出卵的鱼苗喂食蛋黄约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后,就可以选择鱼塘来投放。鲢鱼喜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那么在投放时就要加强肥水的管理,以便水质肥沃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

以前,我家在沤制肥水时,最常用的就是艾蒿,直接大量的艾蒿投入池塘中让它慢慢腐烂,就可以达到沤制肥水的目的。没有艾蒿,也可以以蚕豆、碗豆秧代替,但效果没有艾蒿好。

在沤制肥培养浮游生物的同时,人工投食也很重要,在这时可以给鲢鱼苗喂食生豆浆。生豆浆是用大豆浸泡后,直接送入粉碎机中加水粉碎而成,然后把粉碎成浆状的豆浆,均匀的泼洒至水面,让鱼苗进食。当然,在这期间,要密切注意水中的含氧量,随时补充新水,以免鱼苗缺氧死亡。

六、鲢鱼怎么养才能长得快?

鲢鱼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要想养好鲢鱼要先知道这点哦!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七、花鲢习性及养殖技术?

1.花鲢鱼的生活习性

花鲢鱼是一种喜高温鱼类,最为适宜的温度为 24~30℃,夏季的鲢鱼食欲十分旺盛,因此我国北方地区的鲢鱼生长迅速期一般集中在 7~9 月份,立秋之后鲢鱼的食欲会逐渐下降。鲢鱼本身的性格较为活泼,喜好跳跃,但是较为笨拙。

花鲢鱼生活的水体需要有足够氧气,如果水中缺氧会立即浮头,很快死亡。但是整体来说,鲢鱼的生长周期较短,并且成活率较高,通常情况下,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 1-2 年。

2 花鲢鱼的网箱养殖技术

鲢鱼网箱养殖鲢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养殖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的应用水资源,达到养殖的立体效果,因此具有养殖成本低、养殖数量大等特点。

养殖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做好网箱的管理工作,如果采用新箱养鱼,需要将网箱在水中浸泡 7~10 天,避免网箱结构刮伤鱼体。当网箱放入水中之后,会在浮游生物的作用之下附着大量细菌以及脏物,此种环境下鲢鱼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同时饵料数量也会逐渐减少。所以网箱需要定期进行清洗,通常情况下为半个月一次。

为了保证网箱当中有足够多的饵料,需要定期移动网箱位置,并且洪水季节还需要应用此种方法防止网箱被冲垮。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鲢鱼饵料的控制,虽然鲢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养料,但是如果水体营养过瘦或者是网箱数量过多时,需要合理的投放有机肥以及化肥。当养殖经过一年之后,鲢鱼体重将会扩大 10~15 倍,此时需要进行分箱处理,保证网箱当中的营养成分以及足够的活动空间。

八、20亩池塘养鲢鳙怎么养?

1、池塘选择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大多套养在主养团头鲂、鲤鱼、草鱼、鲫鱼的池塘中,且鲢鱼处于服从地位。养殖鲢鱼的池塘应该与主养团头鲂、鲤鱼、草鱼、鲫鱼的池塘完全一致。  

2、水质要求  

鲢鱼养殖池塘应该要做到定期注水,注水频率控制在2~3次/月。为了保证池塘的水质良好,在鱼种培育初期的注水频率为3~5d/次,生石灰的施加频率为20d/次,每次施加10kg生石灰/亩水域,且水质最好要保持微酸性。

鲢鱼养殖技术

3、苗种要求  

在苗种放养(通常5月中下旬)前,务必要对苗种进行检疫、检验,并且所选用的苗种要做到规格整齐、健康无病、品质纯正。  

4、池塘饲养  

(1)鱼种培育  

鱼苗放养:最适宜的鱼苗投放时间是在5月中下旬,水温控制在18℃以上,鱼苗放养的投放密度控制在3~5尾/m2。  饲养管理:待鱼苗投入到池塘之后,饲料选用“饲料碎屑+浮游动植物”,且浮游动植物为主。  成鱼养殖:鱼种的放养密度控制在0.4~0.5尾/m2;而投放的鱼种重量控制在每尾100~200g。  

(2)越冬管理  

越冬鱼体务必要健壮肥满、无伤无病。  

越冬密度通常控制在0.3~0.6kg/m2鱼体,且可基于池塘的实际情况来合理予以调整。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要做到保水性好,水质清澈,水面具有透光性,洒池水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mg/L。

高产鲢鱼养殖 

5、天然饵料饲养  

鲢鱼的极好天然饵料主要包括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或施肥培育或天然生长),这些浮游生物的个体微小,基本都是漂浮在水中,通常都很难用肉眼来进行观察,只能通过显微镜才可清晰观察。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吸收水域中的二氧化碳及钾、氮、磷等元素,再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繁殖,浮游植物是水域中鲢鱼最基本的饵料资源。若水域具有较高含量的钾、氮、磷等元素,那么浮游植物生物量必然较高,且鱼产量也高。值得注意的是,若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那么饵料价值也会存在着较大差异,蓝藻、裸藻、隐藻、金藻、绿藻、黄藻等均为鲢鱼易于消化利用的浮游植物。  

(2)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的个体尺寸明显要大于浮游植物,虽然肉眼可观察到,但其尺寸也不大于5mm,主要以有机碎屑与浮游植物为食物。鲢鱼在幼鱼阶段基本都以桡足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枝角类浮游动物、轮虫类浮游动物为主要食料。 

6、病害防治技术  

鲢鱼在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防治都应该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1)为了提高鲢鱼的抵抗能力,放鱼前对池塘进行药浴消毒(时间控制在15min及以上),可选用双效鱼虫清水溶液+*霉素。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出现过多的应激,务必要谨慎操作。(2)一旦出现疾病暴发,那么可喷晒硫酸铜(250g)+百毒杀(250g)+高效暴发灵(30mL),连用2~3d,同时投喂麸皮(30kg)+水产专用*霉素(100g),连喂5d。(3)在杀虫后应立即消毒杀菌。用药时应考虑水域鱼病史和用药史,如上年已用过某种杀虫剂,今年最好换药,因为病原体对此药有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常规浓度往往无济于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