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肺结核病能去根么?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31 16:55   点击:12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肺结核病能去根么?

结核两年没犯以后还能在犯吗

 

二、管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

规模在世界上数得着的埃及阿斯旺水坝竣工于20世纪70年化初。表脸上看,这座水坝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的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该水坝实际上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了肥源---几亿吨淤泥,土壤日益盐渍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内陆收缩,使工厂,港口,国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物,致使沙丁鱼的年获量减少1.8万吨,由于大坝阻隔,使尼罗河下游的活水变成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疟蚊的繁殖提供了条件,致使水库区一带血吸虫流行。埃及造此大坝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人们深深地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问题 1 造成阿斯旺水坝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2 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问题 1 造成阿斯旺水坝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答:1.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发展考虑

2.没有从尊重自然的角度出发,违背了自然规律

问题 2 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答:人们往往只记得“人定胜天”,但忘了他后面紧接的一句“天定胜人”!但这并不是阻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而是提醒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不盲目,对于民生大计更要慎重考虑再做抉择!

三、沙丁鱼的阅读答案

从《沙丁鱼》阅读文练习看阅读注意要点

这是一篇2006年温州市的中考说明文阅读篇目,难度不大,有些题目可以说是比较容易的,不过从我们的抽样调查统计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做得很理想,归其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审题不细,没有看清题目要求。

中考的每一道题目都是经过命题专家组成员经过再三推敲琢磨而确定下来的一个命题,其中每一个命题里都隐含了专家的命题意向以及答题的具体指向要求。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题目的答案都是明确的。那我们考生在做题目时就必须认真审题,把题目看清看细,急躁答题,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以第14题为例:题目要求是“概括沙丁鱼的四个主要特征。”我们必须读懂其中蕴涵的关键信息“概括”和“主要”两个关键字。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命此题目的意向以及准确把握答案点。在答题中很多考生把它的外形特征当作主要特征,比如答成:“是鲱鱼的一种”、“身体很长”、“栖于海水表层”等等典型错答来。

还有第18题,要求写的话题是“过渡开发自然”要求写给的对象是“经营野味的酒店”或“制造贺卡的厂家”,短信书写的内容是“你的心愿”,一些考生不能很好把握这些内容,从而造成了回答不着边际。比如没有按话题要求,反而在鼓吹倡导经营或制造的,“让野味香喷喷,清脆爽口。”“多制造出漂亮有个性的贺卡。”等,有的没有看准“或”字把两者兼写的,“请不要捕捉野生动物,请不要无休止的砍伐树木,请不要让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消失。”有的表述不妥把“心愿”写成“恐吓”短信的,“谁把野生动物上餐桌,谁就等着把牢坐穿。”

二、不会概括,回答没有切准要害。

新课标明确指出:说明文阅读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学会搜集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这反映在试卷题目上往往是“请概括”“请简要回答”如此这般的要求,那我们的考生在面对这样的要求答题时,切不可照搬原文,不做任何的缩化,其实你的照搬就已经标明你是不会概括文段中的文意了。还有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一大堆,仔细看来没有几字行,这又是怎么回事?根本原因就在于回答问题缺少方向,盲目的答题,并不懂得从哪里开始回答,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整合的能力,这样扣你分数是必然的。

比如第14题中,有的考生明白“主要特征”可照抄原文内容,答做“可存活13年之久,鱼中的寿星”等,这样就缺少了概括能力。概括能力薄弱还体现在第17题,因概括能力不足也不能有效筛选信息,结果是把第六段整段内容给抄下来,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啊。

还有的考生在回答第16题“请你说明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的原因”时他知道答案在选文第四段的结尾句,可就不知道如何概括,结果只好照抄了。这些失分都是“不懂得如何概括惹的祸”。

三、答案宽泛,没有回答到点子上。

有人说,现在的试卷让考生做起来并不是不会回答,而是回答不到位,不全面,答案太过空洞大道理泛泛而谈罢了。他们进考场高高兴兴出考场高高兴兴校对着答案也高高兴兴,可拿到成绩却犯傻了,不知道错在哪里。这是近几年考试考生的普遍反映。究其原因不在别的就在于考生答题时不能扣住细处关键性的字词句等要害处进行最富杀伤力的回答,有的只是泛泛而谈,多为空话、套话。其实这也可以映射到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上的要求点以及复习时的着力点所在。

以第15题为例,问题是“第(3)至(5)段中,有些词句用得准确或生动,找出其中一例加以品析。”我们可对某句进行语言的准确性品析也可对某句进行语言的生动性品析,自由度大,学生可回答的空间大,应该说这个题目不难,可我们的考生在做题时只注重找准某具有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语句,然后就进行了空洞固定的套话做答,什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之类,大以为大功告成,其实并没有切准某语词的细处,抓住关键点结合某句的具体作用进行品析,失分就在所难免了。品析准确性,如“一般100克以上的沙丁鱼营养价值最高,含油量在15%至20%之间。”句子就要抓住“一般”、“以上”、“最”、“之间”等语词加以品析:比如句子中的“以上”就表明至少要100克,没有这个条件营养价值就可能不是这样的,可见本文用词的准确性。品析生动性,如“此时在渔船上很容易看到成片的银色鱼群,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句子中“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夜间沙丁鱼群在海上浮沉的壮观景象。分析时就应当抓住本句的具体语词进行具体品析才是。

看来,为了让中考不失分,尽量少失分,我们还真得先看清题干,读懂要求,再切准要害,细处入手,简要作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