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温庭筠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鵣) 赏析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5 06:28   点击:1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温庭筠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鵣) 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译文: 眉妆漫染 叠盖了部分额黄 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 整一整衣裳 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对了前镜 又对后镜 红花与容颜 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襦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二、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 舞鹧鸪!”前一句是苏东坡的好朋友参寥写的,传说苏东坡和这个会写诗的和尚很要好,有一天 搞恶作剧,叫了一个妓女,让她去向和参寥要诗,想看看和尚写给妓女的 诗是什么样子的,参寥就写了一首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和尚送给妓女的诗,高鹗拿来 这里让宝玉送给黛玉,点明宝玉心中默许了黛玉。

下句是唐郑谷《席上赠歌者》: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鹧鸪这个曲牌, 就是说你不要再 鹧鸪天这首曲子了,不然我们这里的一些江南人?要想 家了。

三、“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请详细的解释介绍一下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 舞鹧鸪!”前一句是苏东坡的好朋友参寥写的,传说苏东坡和这个会写诗的和尚很要好,有一天搞恶作剧,叫了一个妓女,让她去向和参寥要诗,想看看和尚写给妓女的 诗是什么样子的,参寥就写了一首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和尚送给妓女的诗,高鹗拿来这里让宝玉送给黛玉,点明宝玉心中默许了黛玉。

下句是唐郑谷《席上赠歌者》: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鹧鸪这个曲牌,就是说你不要再唱鹧鸪天这首曲子了,不然我们这里的一些江南人要想家了。

原著里是这样的:

这句原是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里宝玉的海誓山盟。

宝玉: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不管世间多少女子,我只爱你一人。)

黛玉:瓢之漂水,奈何?

(瓢随水漂流,怎么办;要是你宝玉不能自主怎么办?)

宝玉: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不是瓢随水漂的,水流它的,瓢自漂它的;爱谁由我决定,别人管不了。)

黛玉:水止珠沉,奈何?

(要是水停止流动,珠沉入水底怎么办;要是你心爱的人死了,你怎么办?)

宝玉: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如果是这样,我想要出家的心就像柳絮沾了泥一样不再飞扬,即使听到鹧鸪叫我也不会想家了,意思就是说谁劝也没用。)

黛玉:佛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

(佛门的第一戒律就是不让说谎话的。)

宝玉:有如三宝。

(我以佛教三宝之名起誓。)

——所谓三宝:指佛、法、僧;

所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受用无尽,非世间诸宝所能比之。

这段对白,我喜欢其中那句: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一生中被一个人爱到如此,即便短暂也足矣,女人终其一生内心所要,不过就是爱人对已如此的忠诚和表白。

四、鹧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白话文的理解: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