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参涨价40%?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15 21:42   点击:9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海参涨价40%?

是的,秋冬是调理养生的传统季节,各种滋补品进入消费旺季。记者从多家电商平台了解到,滋补综合品类的销量涨幅在50%左右,有的单品销量甚至翻倍。在大连的一家渔场,当天捕捞的鲜活海参,价格同比涨幅已经超过40%。

据中国中医产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滋补类行业中仅海参、燕窝、花胶的生产企业数量近3000家,相比去年增加了500多家,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我国传统滋补行业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五年后将达到 2000亿元。

扩展资料

海参的营养价值:

海参必需脂肪酸种类齐全,如亚油酸、亚麻酸、EPA、DHA等。其中刺参的必需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海参。必需脂肪酸对于增强人体免疫以及人脑的机能具有重要作用。

海参体内富含人体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中铁、锌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元素。铁和锌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铁是参与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组分。锌是200多种含锌酶的组成成分,在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与脑及智力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滋补品轮番涨价你还会买吗?海参涨价40%、花胶涨价20%、燕窝涨价1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参

二、海鲜生海参为你讲述有关于海参的历史记载

虽然根据史载,中国人在三国时期就开始吃海参了,但中药中最早记载海参药性的可能是一个日本人。

丹波康赖(912-995),日本著名的汉方医学家,汇编了数百本现已在中国亡佚的医学著作。他提到一位叫崔禹的医师曾记载:海参“味咸,大冷,无毒,主补肾气,去百节风……其肠尤疗痔为验。”想不到吧?唐宋时期的人用海参来治疗痔疮。至今,类似的偏方依然流行于某些沿海地区。

古验方中用海参止血、溶栓、治痔疮,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今天,化学分析发现海参的酸性粘多糖,确实有一定调节凝血和抗过敏的作用。一些研究认为,它的作用原理类似于肝素。

不过海参的其他药性,连医家们都没那么确定。动用中医的经验理论,试图为海参决定药性,就陷入了“特质VS功能”的困境。一个粘乎乎的黑色动物,产自北方冰冷的海水里,北、水、黑、咸,决定寒性的特质它基本上占全了。但它同时长得像人的那话儿,营养又比较丰富,补血壮阳,它必须性温。

而且,这两种标准其实走的是同一个逻辑。《闽小记》写得非常直白:“人以肾为海,此种生北海咸水中,色又黑,以滋肾水,求其类也。”海参的难处在于,标准的逻辑是一贯的,按标准推断出的属性却是矛盾的。所以究竟怎么定?医学家们也没了主意。

所以海参到底应该是性寒还是性温?历史告诉我们:取决于哪种理论能让它更好卖。

显然,认为海参性温,更有助于卖出去。“性寒”的海参只能止血去风、消痔疮,做一种普通的药材和不那么好吃的食材;而“性温”的海参可以参与各类进补计划,卖给一切亚健康人群和几乎一切的男性。

明代是人们对海参的认识和食用的转折点。一方面,为了打开新销路,温补学派得到药商的支持。对阳气的极端重视,带来了对一批药材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宋元时期由北方非汉族政权控制的海参采捞,使得海参的批量生产动力不足。虽然《东京梦华录》记载的“麻腐海参”现在依然是河南名吃,但也就仅止于此。

但明代不同。明代养育了庞大得史无前例的官僚体系,以男性为主体,高度科层化。这样的官僚体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海参来提高效率。到了明代中期,海参已经成为了官商之间广泛流通的馈赠佳品。这导致了海参需求暴增,价格大幅上涨。有关涨价,一首常被引用的诗,是陈函辉的《天津买海参价忽腾贵》:“海错何来到市间,天厨水族两争闲。参乎岂便金同价,饱耳宁须肉有山。……”

这么多海参,从哪来呢?中国商人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

中国从东南亚进口海参,可能是从15世纪开始的,在17世纪规模化。从菲律宾到印度尼西亚,极为简单、无保护的潜水方式,支撑了中国每年2万到3万担的干海参进口。到清朝光绪年间,每年进口海参的价值约为50-60万两白银。这样的进口浪潮,又是和对海参“温补”的认识加深,以及海参“金贵高档”的形象相辅相成的。随着涨价和行情利好,海参的药用价值也越传越邪乎,甚至记载有人“素服海参丸,老年体力轻健,步履如飞,年九十余始卒”。

三、今年杭州海参为啥涨价了?

海参不分地区只要是正品海参国内的差别都不大所以价格由海参的品质来决定。鲜海参现在的市场价格平均在两百左右。干的就无法确定了因为价格有很多种。

四、冬天来了,滋补品轮番涨价还会有人买吗?

昨天看到这个新闻实在有些心疼啊,最近滋补品轮番上涨40%价格,这个天价上涨还让不让我们老百姓喝汤了!

我国人民都很喜欢在进入秋冬季节后,开始买一些滋补品给家人做汤,这个是我们秋冬季节文化。

平时我也不怎么关注滋补品价格,毕竟买了一次可以用很久,可是最近看到滋补品开始上涨价格新闻,实在让我心疼啊。

有网友很细心做了统计,海参一下都上涨了40%,这个是要把海参长成贡品吗?本来这个食物我家吃不了多少,反正我不会买了,可是你涨成这个样子,其他人还怎么买啊!

花胶是我给孩子和家人煲汤最喜欢食材,现在一下涨了20%,这是要让我们去喝菜汤吗?一个炖汤食材为什么要长这么多,广东朋友怎么吃~

燕窝都涨到15%,这个要说是燕子自己说,我也能理解,可是人工燕窝也涨了,我们女生滋补一下就这么难吗?

后来听说这么涨价好像是因为要推动滋补品行业经济,带动一些商业活起来,毕竟因为疫情,他们商业经济衰退不少。

可是这个食材,本来就比一般食材贵,现在如果在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涨价,那么怎么不会给老百姓也推动一下。

一些商场里饭店会大量用到这些食材,经过成本上涨后饭店也会上涨价格,这样一来还有多少人去买。

广东人本来就喜欢煲汤,这些食材也都是经常使用,现在涨价后,肯定会有一些人家不会现在考虑购买。

也许会换成其他食材代替,那些其他城市人,喝汤本来就不是每一顿饭必备,现在可能就更要好好考虑了。

反正我个人觉着海参本来吃不了多少,现在涨上这么多,我肯定不会买,其他也只能考虑一下了。

会的,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秋冬是调理养生的传统季节涨价是因为需求上涨,而且滋补品一年最佳进补季节更能吸引消费者

肯定还有人买的。中国人十分重视健康,强调养生,防病于未然,为了自己的身体,人们是愿意多花一点钱的。何况,能够吃滋补品的人应该都是经济能力较好的人,他们也能够承受得起。

冬季来临的时候,滋补品涨价非常严重,但我认为还是会有人去购买,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比较高,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关注,所以如果能够支付起的情况下还是会购买的。

个人认为会的。因为很多人迫于身体原因,即使再涨价也不得不购买进补;还有滋补品大多作为送礼佳品,加之冬季临近过节所以这一市场也不会空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