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牡蛎淡水能养活吗?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16 08:39   点击:1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牡蛎淡水能养活吗?

楼上的可以做大厨了,人家问是否可以淡水养殖。只有海水才能生活,因此不能淡水养殖!

二、怎样育肥牡蛎??

(1)深水育肥的目的 为了促使牡蛎增肉长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应适时将牡蛎移往育肥区进行育肥。一般经过7~8个月的育肥,产量可以提高一倍,而且肉质肥满,产品质量好。牡蛎育肥在广东已有很久历史,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增产措施。

育肥后和未育肥的近江牡蛎的肥瘦差别很大。如果以一些全年清瘦的、软体黄褐色的、生殖能力弱的个体(俗称“红肉”)和育肥后的牡蛎相比较,则相差更为悬殊,但这些“红肉”的个体,经过育肥,肉体也会肥壮起来。

(2)深水育肥的做法

①育肥场的选择 育肥期的近牡蛎对环境的适应条件要求,仍同养成期一样。近江牡蛎不能长时间在淡水中生存,因此育肥场不宜建立在有淡水的河口附近。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以5‰~30‰为宜。

育肥场宜选择在中潮线以下,水质浑浊,海水悬浮物质(包含浮游生物和细小的无机颗粒)多,流速较急,水质肥沃,水温稳定,干潮后,一般不受冰、霜之害。要避免长时间干露和强烈的日照,滩涂底质以泥沙质为好。

②育肥的季节 广东地区的近江牡蛎育肥期,一般自9月以后,至翌年4月初结束。因这段时间育肥场的盐度逐渐增高,盐度变幅范围为0.3‰~28.91‰,育肥场氮、磷等营养盐含量高,浮游植物(硅藻类)大量繁殖,有利于牡蛎在短期内达到长肉增肥。

③育肥的方法 牡蛎育肥前,先在选定的育肥场,划分若干小区,设立标志,整理水底埕地。广东珠江口的育肥场水底埕地,宽5~6米,埕间距4米左右,以供船只通过和作业管理。

育肥场每667平方米面积,通常移入10立方米采苗器上的牡蛎。对石块或石条等采苗器,一般都将牡蛎从采苗器上铲下来,再运至育肥场;其他采苗器,如蛎壳采苗器,一般可一起运往育肥场。移入育肥场的牡蛎的排列形式与养成期基本相同,排间距0.5米左右。

移蛎育肥的途中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20小时,并要求做到轻搬快运,防止烈日曝晒和相互摩擦。

④育肥期的管理 牡蛎育肥期间要加强管理,密切注意海况变化,防止水质污染,交通碰撞事故,以及敌害生物危害。如遇雨季或台风侵袭、海水盐度急剧下降,应突击组织抢收,迅速将牡蛎转移到安全地带。育肥期正值春末夏初,有可能出现水底缺氧和硫化物增多,甚至发生赤潮等灾害,会导致大批牡蛎死亡,应特别引起注意。

三、海扒子的养殖方法

牡蛎属贝类,肉肥美爽滑,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境内沿海生长着大量野生牡蛎,每当海水退潮时,牡蛎就会露出海面。威海现已人工养殖牡蛎,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牡蛎上市,清明时节的牡蛎肉最为肥美。

四、蛎蝗养殖方法

人工养殖

1.筏式养成牡蛎

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可作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牡蛎应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牡蛎和褶牡蛎介于两者之间。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厘米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米。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2)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 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平方米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养10000壳左右。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千克以上。

2.滩涂播养牡蛎

(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667平方米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3.蛎、虾混养牡蛎

(1)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平方米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厘米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3。

4.投石养殖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养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种:

(1)漫天星:蛎石杂知己无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为5~6块蛎石为1组。

(3)行列式:排宽0.5~1米,排间距为0.6~1.5米。深水养殖可在投石采苗后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获。

5.插竹养殖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将采到的蛎苗就地稀疏养殖。养成时,蛎竹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1)直插:以150~179支蛎竹直插成排,排长3~5米;或者以100~120支蛎竹插成排,排中间留有2~3个空档,以畅通水流。

(2)斜插:以23~26支蛎竹插成1堆,堆底宽45~60厘米,顶宽33~36厘米,堆和堆之间相距20~25厘米。由5~6堆组成1排,排与排之间相距2.5米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插8000~10000支蛎竹。

6.桥式养殖利用桥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将石条重新整理,疏散密度,进行养成。一般6~7块石条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相连成1列。组间距离为50~60厘米,列与列之间距离1~2米。养成期间,应将石条的阴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7.立石养殖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区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适,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获。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蛎的养殖。

8.栅式养殖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水深2~4米、风浪平静、饵料在此之后 内湾设置固定的栅架,架子的设置同栅式采苗。蛎苗多以串联的贝壳、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栅架上养。每串长1~1.5米,串间距0.5~1米。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严防触底,以免某些底栖敌害生物的侵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