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牡蛎的长相(牡蛎是什么形状?)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4 10:05   点击:1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牡蛎是什么形状?

牡蛎是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俗称海蛎子、蚝等,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藉纤毛的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每小时流过的水量可达2~3加仑),滤食微小生物。

二、为什么有的牡蛎肉是鼓鼓的,有的是扁扁的?

有的牡蛎肉是鼓鼓的,但有的是扁扁的原因是:牡蛎肉如果是鼓鼓的一是说明牡蛎是比较肥的,另外就是牡蛎吃得比较饱,吃进肚子里的藻类没有消化掉,所以肉就显得鼓鼓的,吃进肚子里的藻类如果消化掉了肚子就会扁扁的,牡蛎是非常有营养的,日常可多吃。

三、野生的牡蛎和养殖的牡蛎该怎么区分?

海蛎都是附着在一定的物体上生长的,纯野生的就是长在礁石上的,养殖的就是长在人工种在浅滩礁石或海里垂的吊绳上、笼箱上,两者都不用人工投饵,都是靠海水里的微小生物为食自然生长,只是生长环境和采收方式不一样,所以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生长速度和营养价值都差不多。

市场上挑选的时候,现在的野生牡蛎由于密度小分散范围广,往往是单个生长,肉比较厚,养殖牡蛎由于集中投放密度大,经常是多个互相吸附在一起生长,当然有的品种也是单个的。其实不用挑,因为现在国内市场上根本没有野生的,多多少少都带点人工。

不同牡蛎品种的鉴别:

1、近江牡蛎。贝壳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略长,壳坚厚,较大者壳长100-242mm,高70-150mm,左壳较大而厚,背部为附着面,形状不规则。右壳略扁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黄褐色或暗紫色,1-2年生的个体,鳞片平薄而脆,有时边缘呈游离状;2年至数年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后缘起伏略呈水波状;多年生者鳞片层层相叠,甚为坚厚。壳内面白色或灰白色,边缘常呈灰紫色,凹凸不平,铰合部不具齿,韧带槽长而宽,如牛角形,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位于中部背侧,淡黄色,形状不规,常随壳形变化而异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

2、长牡蛎。贝壳呈长条形,坚厚,一般壳长140-330mm,高57-115mm,长比高约大3倍,已知最大的长达722mm。左壳稍凹,壳顶附着面小,右壳较平如盖,背腹缘几乎平行,壳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自壳顶向后缘环生排列稀 疏的鳞片,略呈波状,层次甚少,没有明显放射肋。壳内面瓷白色,韧带槽长而宽大,闭壳肌痕大,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呈棕黄色马蹄形。

3、大连湾牡蛎。贝壳略呈三角形,壳坚厚,一般壳长55-63mm,宽95-130mm,壳顶尖,至后缘渐加宽。右壳较扁平,如盖状,壳顶部鳞片趋向愈合,较厚;渐后腹缘鳞片渐疏松,且起伏呈波状,无显著放射肋。壳表面淡黄色,杂以紫褐色斑纹,左壳突起,自顶部开始有数条粗壮放射肋,边缘肋上的鳞片坚厚翘起。壳内而凹陷如合状,白色,铰合部小,韧带槽长而深呈长三角形。闭壳肌痕白色或带紫色,位于背后方。

4、密鳞牡蛎。贝壳呈圆形或卵圆形,壳坚厚,一般长46-122mm,高58-138mm。左壳较大而凹氏陷,壳顶为附着面,形状常不规则。右壳顶部鳞片愈合,较光滑,渐向腹缘鳞片环生渐密,薄、脆呈片状,以覆瓦状紧密排列,有放射肋多条,使腹缘略呈波状,壳表面灰青色混杂紫褐色。壳内面白色,稍带珍珠样光泽。铰合部两侧常有小齿1列,约5-8个。韧带槽较短,呈三角形。闭壳肌痕较大。

四、牡蛎有什么特征?

牡蛎多半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身体呈卵圆形,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壳烧成灰可入药,也叫“蚝”。牡蛎的特征牡蛎的两个外壳一般形状都会有所区别,它表面粗糙,呈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着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牡蛎的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靠着纤毛的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滤食微小生物。一般来说,鸟类、海星、螺类以及包括鳐在内的鱼类都喜欢食牡蛎。这其中钻蠔螺分布最广,它们常在牡蛎壳上用舌钻一小孔,吸食其活组织。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能按季节或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性别。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孵出的幼体呈球形,有纤毛,游泳数天后永久固着于其他物体上,经3~5年后收获。牡蛎

五、海牡蛎是什么样子的?

牡蛎的壳在断面上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薄而透明的角质层,中层最厚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壳是由下面的外套膜分泌形成,外套膜由壳顶处向腹缘延伸,它是两层上皮细胞,中间夹有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膜,膜内有肌纤维使它附着在壳内面,外套膜的边缘加厚形成三个褶皱,内褶上有放射肌及环肌使边缘紧贴壳上。中褶上有大量的感觉细胞或感觉器,具有触觉、视觉等功能。外褶有很强的分泌功能。

牡蛎的两壳不等,左壳或称下壳较大而凹,以左壳固着在岩石或海底木桩上。一般是在面盘幼虫变态的后期,由足丝分泌粘液,将外套膜缘固着在基质上,然后由外套膜分泌的贝壳则直接粘着在塞质上了。足完全消失、前闭壳肌也退化消失、后闭壳肌移到身体的中部,已完全失去了运动的能力。闭壳肌与韧带具有拮抗作用。由于永久的固着生活,外套膜缘出现了发达的小触手或感官,外套膜从不出现愈合点或形成水管,因为它们生活在硬质表面,那里很少有大量沉积物的存在,因潮汐运动已起到了清除作用。

六、生牡蛎和牡蛎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生蚝牡蛎是不一样的。牡蛎和生蚝都是海鲜,生蚝是属于牡蛎的一个品种。生蚝比普通的牡蛎个头要大,而且肉也会非常的多。由于地域不一样,品种不一样,才出现叫法上不一致的现象。

生蚝和牡蛎的锌含量,生蚝每100g含锌71.2mg,蚝肉蛋白质含量很高,蚝肉还可入药;牡蛎的锌含量每100g只有9.39mg,生蚝是牡蛎的7.6倍。所以生蚝的营养成分会更高。

牡蛎药材的外形不一,分左右两壳,一般左壳较大而厚。壳外面粗糙不平,内表面光滑、瓷白色。质硬脆,断面层状。味微咸。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乎平行。右壳较小,坚厚鳞片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表面较平坦,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

七、海蛎子长什么样?

野生海蛎

1、长牡蛎

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鲜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长牡蛎,长牡蛎地方名蚝,白蚝

2、大连湾牡蛎

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助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大连湾牡蛎

3、近江牡蛎

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

4、生蚝

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

生蚝

5、七耳海蛎

该品种是海蛎中个头较小的,大小在0.5~1.5厘米左右,生长在厦门市翔安区大磴海域。大嶝海域处于大嶝岛和后村、蔡厝之间,外有金门岛,形成一个半环形海域,有东南沿海最纯净海域之称。海蛎普遍只有五个腮,沃头蠔干就属于此类。大嶝海域生长的海蛎又与众不同,个头不大,却比其他海域生长的海蛎多两个腮,因此当地居民自豪称之为“七耳珍珠海蛎”。该品种以个头小,甘甜,口感佳,因熬汤后色泽乳白,享有“海底牛奶”的美誉。

养殖海蛎

一般是用粗绳绑上海蛎壳,在海边滩涂上的蛎田里种养,种出来的海蛎往往个大、水多。在我小时候,最怕吃这种海蛎,至今依然。市面所见,也是这种海蛎。在福州菜馆,多有氽海蛎一菜,就是用大个海蛎带壳白氽,有一广东同学特别爱吃,每次来福州总要叫一大盘,大快朵颐。前年去深圳,一乡党盛情,请吃沙井蚝,说是名扬天下,只只质白个大,有“玻璃肚”之称,具有肥嫩、鲜甜、爽脆而无腥味的特点,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撬壳之后,蛎肉臃肿依然,我实在只能望而却手。[2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