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菇母种保存温度?
要有温度、湿度、通风、光线四大要素。 1.温度:出菇时温度在1~35℃,最适温度10~25℃,这样的温度下生长的平菇质量优,价格高。
2.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85%以上,但喷水要适量。冬季喷水切记:不要直接往小平菇上喷水,采取向地面灌水的方式,最好放在晚上关闭大棚时灌井温水,不仅可以增加湿度,还可以起到升温的效果。当气温升高到10度以上时,可以用温水向大菇上喷适量水,夏季喷水看平菇的干湿度自由进行。
二、平菇的十种最佳吃法?
步骤/方式1
准备蘑菇
步骤/方式2
将蘑菇撕成手指宽度的条
步骤/方式3
锅里烧水,水开焯一下蘑菇,然后捞出,挤干水分
步骤/方式4
将蘑菇放盆里,加适量的盐,喜欢吃孜然的加点孜然粉,加适量鸡精,腌制10分钟入味
步骤/方式5
2勺淀粉,将腌制好的蘑菇分次加口袋里。
步骤/方式6
. 握住袋口,轻轻晃动
步骤/方式7
将蘑菇拿起,轻轻抖落表面的淀粉,
步骤/方式8
锅里加多点油,六成油温加蘑菇炸
步骤/方式9
蘑菇炸完放盘
步骤/方式10
锅里的油,等待再次升温
步骤/方式11
七成油温,下入的蘑菇从新炸一遍
步骤/方式12
捞出蘑菇
三、平菇根种平菇的方法?
首先把要用到的平菇先准备好。放入水中洗净。把根部先处理干净。用菜刀切成三段。把三段叠在一起。最后沿着边切下去就可以了,这样能够处理得非常干净。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也称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菇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借助于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分枝,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无限地进行生长繁殖。
四、平菇适宜的出菇温度?
根据平菇出菇期生物学特性,平菇出菇期间温度控制在12~20℃之间较为合适。平菇菌丝生长时的管理温度一般掌握在20-24℃,子实体生长时的温度掌握在9-19℃。此外,不同品种间对温度要求也有差异,以上仅供参考!
五、平菇生长温度?
平菇属于温性食物,人们通常会用废棉、棉籽壳、大豆秸等介质来种植平菇,种植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0~30度。
六、平菇种植温度?
平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7-38℃之间。低于7℃菌丝体受到抑制,生长极为缓慢:高于36℃菌丝体生长停止,甚至死亡。最适宜温度为25-27℃。
七、种平菇教程?
步骤/方式一
培养源
平菇的培养源比较多,像木屑、树叶、稻草以及农作物秸秆等都是可以用来培养平菇的,大部分都是用稻草或木屑作为平菇的栽培原料,这些原料搅碎后要湿水并加入消毒粉搅拌,初步杀菌。
步骤/方式二
蒸汽消毒
原料的消毒灭菌也很关键,饲料袋宽度在22-25厘米左右,类似透明薄膜的质量,有一定的韧度,之后将原料装入饲料袋,压实、压紧做成代料筒子,然后用高温蒸汽的形式进行消毒杀菌,一般需要10小时以上。
步骤/方式三
接种走菌丝
消毒冷却后,在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接种,接种要在消毒灭菌的环境中进行,接种时用酒精或高锰酸钾涂抹表面,用接种棒捅一个小圆孔,按适量菌种到孔中,轻轻按压。接种后放在消毒环境中等待走菌丝。
步骤/方式四
养护管理
接种后的菌筒要放在通风透气的阴凉位置养护,保证环境的清洁卫生,可铺洒白石灰消毒,等待菌丝长满就可以搬到室外,竖排摆放,定期喷水灌溉的方式进行补水,到成熟季节就可以长出平菇了。
八、平菇的最佳烹制时间?
煮汤的话,3~5分钟。炒菜的话,整道菜下来也不会超过10分钟。
一般大菇煮5分钟左右,小菇3分钟左右即可。如果煮不熟也不会有毒,就是不易于消化。
为了避免损失太多的营养和鲜味,平菇等食用菌焯水时最好不要焯太多久,我们可以先把平菇等食用菌撕成小块,然后放入开水里稍微烫一下就出锅。
九、平菇发酵的最佳方法?
平菇栽培的培养基需要经过发酵之后才能够接种培养。 平菇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发酵过程,可以分为:
1,熟料发酵,即通过高温灭菌后接入纯菌种发酵出菇。
2,利用巴斯德灭菌法进行半熟料栽培。即62°到65°发酵24小时后翻堆继续发酵24小时,凉堆装袋或者进入菇床接种。 具体方法: 1,配方,棉籽壳75%,石灰2%,麦麸10%,过磷酸钙2%,石膏1% 2, 培养基隔夜预湿,或者直接调制到含水量65%,堆起,堆大的中间需要打洞,以利通气,堆小直接覆盖保温物。
3,经过24小时,堆温即可达到60°以上了,维持24小时后翻堆,翻堆还需要继续覆盖保温物,再维持24小时即可拆堆播种了。
十、平菇熟料最佳配方?
配方:
1.木屑培养料
木屑98%,碳酸钙1%,硝酸铵1%。0.1%高锰酸钾溶液拌料。
2.棉籽壳培养料
棉籽壳90%,马铃薯5%,过磷酸钙3%,石膏2%。
马铃薯去皮切片,加水煮沸30分钟,过滤去渣,取出滤液作拌料用。料和水的比例为 1:(1.2~1.5)。培养料调制好后,可分别作以下几种形式栽培:
1.菌砖栽培 地面先铺一层塑料薄膜,用木模把培养料和菌种压制成菌砖。菌种穴播或撒播在菌砖内1厘米深处,底部和表面也各撤一层。上面再用塑料薄膜盖好。经20~30天培养后,菌丝长满整个菌砖,即可将塑料薄膜掀开,并喷水保持湿度。
2箱栽、盆栽 即利用木箱、纸箱、陶盆、搪瓷盆、塑料盆等做容器,将培养料装入容器,接菌后,上面盖好塑料薄膜。木箱、纸箱,在底部和四周也要铺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湿和防止木材霉烂。发菌阶段,应把容器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培养。出菇阶段应把容器移到阴凉通风,有光线的地方。必要时,可把培养料从容器中搬出(由于菌丝相互连结,整个培养料已成为一个整体,不会散块),放在适当的地方培养,以增加出菇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