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平菇栽培配方(平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16 16:32   点击:1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平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

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离水源近、卫生的地方。常用菇棚有阳畦、塑料大棚等,阳畦深10~20厘米,大棚高2。50~3米、宽10~15米、长20米不等。每年9月份至翌年3月份,春季栽培可选用新831、792、推广1号、9611等,时间越早越好,秋季栽培以9月份以后较适宜,可选用新831、539、4011、人防菇等。

夏季选用P01、中联26、红平菇等。以春、秋为主,夏、冬可利用遮阳网、大棚等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

2 菌种制作

2。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 000毫升。

2。

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①棉籽壳98%、石膏粉1%、糖1%。②玉米芯88%,麦麸10%、生石灰粉1%、石膏粉1%。③棉籽壳88%、麦麸10%、石膏粉1%、糖1%。

应提前70~80天制作菌种。原种和栽培种多使用750毫升菌种瓶,栽培种也可用15~17厘米×33厘米×0。

03~0。04厘米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当温度达100℃时保持12~16小时。

3 培养料制作

3。1 培养料配方

①木屑50%、谷壳21%、棉籽壳25%、石灰2%、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料或发酵料栽培。

②棉籽皮94%、钙镁磷肥2%、石膏2%、石灰2%、加多菌灵0。10%~0。20%杀菌、生料栽培③棉籽皮99%、石灰1%、加多菌灵0。10%、敌敌畏0。05%杀菌、发酵料栽培。④棉籽皮50%、稻草屑40%、玉米粉8%、石灰2%、熟料栽培。⑤稻草99%、石灰1%、发酵料栽培时加入0。

10%~0。20%的多菌灵、熟料栽培。⑥玉米芯98%、石膏1%、过磷酸钙1%、加50%多菌灵0。10%、敌敌畏0。05%杀菌、发酵料或熟料栽培。

棉籽壳要求没受雨淋、新鲜、颜色正常的当年棉籽壳,一般可加入1%~2%石灰水、0。10%~0。

20%多菌灵等拌料。稻草应曝晒3~5天,切成2~3厘米长小段或粉碎成稻草粉,加入3%石灰水浸泡24~36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稍加晾晒后待用。玉米芯应干净、新鲜、无霉、无结块、无污物,并粉碎成黄豆粒大小,放入1%~2%的石灰水中浸泡10~30小时,捞出后用水冲洗,稍沥干待用。

3。2 培养料配制

生料配制 在自然条件下直接配制培养料,可用拌料机搅拌或人工拌料。含水最60%左右,拌料时,一般加入0。10%~0。20%的50%多菌灵。

熟料配制 方法基本同生料,可不加多菌灵等药物P11值稍微调高一点。

发酵料配制 培养料含水量65%~70%,也可加入

少量800倍的敌敌畏稀释液和0。10%~0。20%的多菌灵,拌匀后堆成宽1~1。30米、高1。50米、长不限的长方形,堆好后,用直径5厘米左右木棒在料堆上打孔通气,每0。20米打一孔,表面压平后覆盖薄膜或草苫。

料温升至65℃左右时,保持24~48小时后翻堆。翻堆时适当调节水分,堆好后,打通气孔,稍压平后覆膜。再升温到65℃,保持1~2天后再翻堆。如此反复3~4次即可。直至发酵料棕褐色、无臭、料质柔软而有韧性,手握成团,松之即散,随即装袋栽培。拌料时加入石灰,使P11值升至9~10。

3。3 装袋接种

3。3。1 生料和发酵料装袋接种,将塑料袋一端折叠放在地上,从另一端装进培养料,边装边压实,周围压实中间虚一点,装至8~10厘米,均匀撒一层玉米粒大小菌种。然后再装一层培养料,撒一层菌种。再装第三层培养料,在料面上撒一层菌种将培养料料面盖严。

扎口后将袋子倒转过来,把料面压平,撒上一层菌种后扎口要当天拌料当天装完,装完袋后,以直径1。20~1。40厘米、长50厘米木棒,从袋子一端捅到另一端以利通气。

3。3。2 熟料栽培装袋接种。培养基配制好后,要立即装袋。装后若有破洞,要用透明胶布随时贴封好。

然后采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100℃16小时以上,按无菌操作接种。

栽培袋多采用24~28厘米×45~511厘米×0。01~0。015厘米的聚乙烯袋。熟料栽培多采用18~22厘米×40~45厘米×0。03~0。04厘米的塑料袋。

4 菌袋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袋应及时移到栽培场地发菌,菌袋移入前,室内可用甲醛或硫磺熏蒸消毒,地面撒少量生石灰。

堆放菌袋的层数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气温低于10℃,可堆放5~7层,10~20℃,堆3~5层,20℃以上,堆2~3层,超过28℃,宜单层排放在地面,并采取降温措施。低温季节发菌,可以增加堆放高度和密度,并加盖覆盖物保温。

发菌时应光线较弱,空气湿度在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

一般接种后3~5天,菌种开始萌发,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稍松动一下包扎的塞子,或用细铁丝在两端菌种处扎小孔以利通气。翻堆方法是下倒上,上倒下,里倒外,外倒里。接种后10天左右,菌丝已经定植,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二次翻堆。料温应控制在25℃左右,不超过28℃。

如果外界温度很高,应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降低温度。结合倒堆,可适当减少堆放层数和增大堆的空间,以利散热通风。以后每隔5~10天翻堆1次,翻堆时,清除污染的袋,污染严重的要埋掉或晒干经特殊处理后再使用。局部污染的可以注射甲醛溶液或克霉灵、多菌灵等控制杂菌发展,同时将污染的袋子远离发菌场地,单独培养。

二、平菇的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

平菇种植,首先要选择品种,一般很多种植户都是选择越夏平菇品种,如夏平高1号,高杂1号,夏优一号,伏源一号等。

2、栽种季节

平菇的菌丝具有耐低温的特点,在零摄氏度还有活力,但其不耐高温,在40摄氏度左右菌丝就会死亡。所以,一般选择春秋两季种植比较合适。

3、营养料配方

在3月份的时候可以对母种批量繁衍,3月底时候可以制作原种,4月初时开始栽培,5月中旬进行装袋。平菇种植的配料上一般分为生料和熟料两种。常用的培养了配方为:每 50kg玉米芯粉加石灰0.5kg、麦鼓7.5kg、过磷酸钙0.5 kg、尿素0.1kg、多菌灵0.1kg。搅拌均匀后,装于塑料的专用接种带中,压紧,压实。一般菌种和料之间的比例控制在1比6到7。

4、培养管理

平菇菌体接种以后,培养间的管理十分重要,要加强房间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温度控制在13到18摄氏度,每天浇水两次左右,房间湿度一般要在85%到95%之间。同时,也要加强平菇培养期间病害的管理。

5、后期管理

一般播后30~35天出菇,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经过原基期,珊瑚期,伸长期,形成期,幼菇期,成熟前期,成熟中期,成熟后期,老熟期。当菌盖直径1厘米以上,适当增加用水量(可在菇上喷水),加大通风,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生长,但遇到低温和高温,不能在菇上大量喷水,特别是菌盖上水分过多,易造成菌盖上卷,加速老化。温度管理的原则是前低后高。空气是前期少,后期多。光线是前期暗,后期亮。

6、采收

平菇的采收适期为成熟前期至成熟中期,以早采为好。临采前喷水,保持菌盖新鲜。采收时左手按培养料。右手扭菌柄采下。子实体叠生的墩块,用利刀从菌柄基部割下,留墩不宜过高,以免腐烂。每采完一批菇,把床面整理干净,停水2~3天,养一养菌丝,并用铁丝做成宽2厘米的小耙子。在床面纵横“搔菌”便于渗水、透气,然后喷一次重水,以利出菇。

三、红平菇栽培料配方?

  栽培红平菇的培养料配方:木屑78%,米糠20%,石膏1%,廉糖1%,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70%。也可用液体菌种制种,配方:①玉米粉5%,葡萄糖2%,蛋白陈0.2%,磷酸二氢梆0.15%,硫酸模0.075%,pH值自然;②米糠5%,葡萄糖2%,蛋白陈0.2%,磷酸二氢梆0.15%,硫酸镜0.075%,pH值自然。

四、红平菇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1、桃红平菇菌丝生长温度为22--40C,最适25--38C;子实体生长温度23--40C,最适28-38C,属恒温结实型,无需温差刺激,35 C时生长最快。培养料食水量以70%为宜,子实体生长期相对湿度要求达到85%-95%。有向光性,黑暗下不形成原基,子实体色泽随光照强弱发生变化,呈粉红色、淡红色至白色。喜在偏碱性环境生长,pH值以7.5--8.5为宜。

2、桃红平菇可利用多种培养料进行栽培,以棉壳产量为最高,其次为稻草、油菜壳等。用棉壳为原料时,每100公斤棉壳内加多菌灵200克,石灰粉2公斤,水130--140公斤,拌料后堆制发酵一周,至料堆有白色放线菌菌落出现,料呈棕色,手捏有3--4滴水为适宜。散堆后,按每100公斤干料喷恩肥30毫升备用。夏栽时,用40厘米X20厘米聚乙烯简膜装料,每袋栽干料500克,用回形针封袋口,袋壁用细针刺2排微孔,以便通气。

五、红蘑菌的培养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尿素0.5%。

         配方二:黄豆秸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三:棉籽壳90%,麦麸6%,石灰1%,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四: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一、二主要用于熟料袋栽,配方三、四适用于发酵料床栽。 栽培方式 红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栽培方式不同,培养料制作也有别: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将培养料拌匀,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后装入17×33~35 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冷却接种(按常规要求)。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料堆高0.8 米,宽1 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湿,发酵时间5~7 天,料温达到65℃时开始翻堆,中间翻堆2~3 次。 接种培养 栽培方式不同,接种培养方法有别。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 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发菌培养通常 30 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 厘米。畦床四周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床栽:将发酵料铺于畦床内,料厚15~18 厘米,分3 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料,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 层料 2 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 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丝吃料 2/3 时,覆土3~5 厘米。但要注意通风,使畦床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菌丝发育。 出菇管理 当菌袋进入野外畦床排场后,在管理上应保持覆土的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野外地栽靠土壤湿润,一般不必喷水,如气候干燥,土面发白时可喷水保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一般20 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时温度掌握在23℃~26℃范围,并进行人为变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三分阳、七分阴”,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结合喷水1 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为适。菇棚内保持空 气新鲜。温度掌握在23℃~28℃范围。 出菇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野生红菇多生长密林之下,温度比空间低。为此人工栽培遇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间温度,畦沟蓄水调低地温,加厚棚顶遮盖物,抵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长菇环境。出菇阶段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挖掉受害部位,并撒上石灰粉, 1~2 天后再覆盖新土,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采收加工 红菇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伸展中间略凹,色泽艳红,即可连根拔出,采收后可鲜品应市,或阳光晒干或机械脱水烘干成商品。

六、平菇栽培料的九种配方?

熟料平菇栽培配方

1棉籽壳96斤、过磷酸钙1斤、草木灰1斤、石膏粉1斤、尿素0、5斤、增菇酶0.2斤。

2棉籽壳94斤、麸皮5斤、石膏粉1斤。50%多菌灵0.1斤、增菇酶0、2斤。

3棉籽壳儿,90斤、麸皮5斤、豆饼粉1斤、磷肥1斤、石灰1斤、尿素0、5斤、增菇酶0、2斤。

4玉米芯(粉碎成豆粒儿大小颗粒)93斤、棉制饼粉4斤、过磷酸钙1斤、石灰1斤、石膏1斤、增菇酶0、2斤。

5玉米芯儿和花生壳87斤、麸皮10斤、过磷酸钙1斤、石灰1斤、尿素0、5斤、增菇酶0、2斤。

6玉米芯94斤、过磷酸钙2斤、石膏粉2斤、尿素1斤、50%的多菌灵0.2斤、增菇酶0、2斤。

7麦秸或稻草92斤、棉籽饼粉5斤、过磷酸钙1斤、石膏粉1斤尿素0、5斤增茹酶0、2斤。

8稻草92斤、棉籽粉5斤、磷酸钙1斤、草木灰1斤、尿素斤增茹酶0、2,斤。

9酒糟88斤稻草或麸皮10个、石灰1斤多菌灵0,2斤、增茹酶0、2斤。

七、红平菇菌包怎么种?

1、种培养基的选择  母种培养基采用PDA,在PDA母种培养基上生长7~8天后菌丝可长满整个斜面。  2、二级种及栽培袋的制作  栽培红平菇的培养料配方:木屑78%,米糠20%,石膏1%,廉糖1%,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70%。也可用液体菌种制种,配方:①玉米粉5%,葡萄糖2%,蛋白陈0.2%,磷酸二氢梆0.15%,硫酸模0.075%,pH值自然;②米糠5%,葡萄糖2%,蛋白陈0.2%,磷酸二氢梆0.15%,硫酸镜0.075%,pH值自然。  3、栽培季节的选择  整个栽培季节从4月中旬一级种制作起,经过6月、7月、8月持续到9月上旬。  4、出菇管理  (一)桑桩期的管理把已长满菌丝的栽培袋搬入菇房内,并有序地排放在铁架上,留有适当的空隙。当发现菌袋上有红色的小菌斑时就开袋或在侧面用灭过菌的刀片在形成原基附近划“V";形小口。此时往地上洒水并向空气中喷水,保证菇房的湿度在85%~95%。早晨和晚上开窗2次,每次20~30分钟。菇房内保持菇蕾分化的最适温度在18~25°;C之间。  (二)珊期期的管理桑梧期之后的2~3天,便进入珊珊期,出现小而红的菌盖,珊珊期持续1~2天。把温度控制在20~30°;C之间,保持湿度达到85%~95%。除往地上喷水外还要往空气中喷雾状水,在喷水前多开窗。  (三)成菇期的管理成菇期持续2~3天。要把空气温度提高到90%~95%.早晚各通一次风。加强散射光照,保持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在22~30°;C之间。当菇长到七八分成熟时采菇,以后马上进入菌丝恢复期的管理。  (四)茵丝恢复期的管理采菇次日,向裸露的袋端喷1%复  合肥珞液,数小时喷1次,连喷3";';4次。待料吃透榕液后,再喷适当的营养液,此时的温度在80%~85%,然后等待发菌和第二批菇的生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