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银耳菌棒还能再生吗有毒吗(新鲜银耳冷藏还是冷冻?)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26 11:10   点击:10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新鲜银耳冷藏还是冷冻?

冷藏,新鲜的银耳可以把银耳摘下放入保鲜袋,再拿到冰箱里进行冷藏保鲜,如果冰箱够大的话,整个菌棒都可以放入冰箱,这样最多可以存放二天左右,为了保证银耳的口感和新鲜度,建议要尽快食用

二、银耳棒怎么养?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旧银耳棒在栽培黑木耳方面的应用。

2.一种利用废旧银耳棒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废旧银耳棒粉碎作为栽培木耳的原料进行栽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包括以下步骤:

废旧银耳棒粉碎→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菌丝→刺孔→排场→出耳管理→采收;

其中,配料的步骤包括:在粉碎好的银耳棒木屑中按比例加入麸皮、棉籽壳、石膏、红糖、石灰、水,并搅拌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72%的银耳棒木屑、15%的麸皮、10%的棉籽壳、1%的石膏、1%的红糖、1%的石灰、110%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刺孔→排场→出耳管理→采收等步骤,具体包括:

装袋:采用17*35的PET袋,用装袋机装成1-1.25㎏的菌袋,再用窝口机窝口后插入接种棒,用棉塞封口后待灭菌;

灭菌:将装好的菌袋装入灭菌框内,放入灭菌锅中码好,进行常压灭菌;

冷却:将已灭好菌的菌袋放入冷却室,待料内温度降至30℃以下进行接种;

接种:接种前,操作人员将手和工具用来苏儿水清洗消毒后,将冷却好的菌袋放入接种箱,拔出棉塞和接种棒进行接种,接菌标准为菌种填满接种孔为准,接种后再用棉塞封口;

养菌:将接种好的菌袋送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要先高后低。初期温度可控制在28℃左右,中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后期温度保持22℃~25℃,相对湿度60%~70%,室内光线接近黑暗或完全黑暗。发菌期间每天通风换气30min,每隔7d用来苏尔溶液喷雾消毒一次,接种半个月后,当接种处菌落长到8cm左右大的圆圈时,袋内温度比室内温度要高出2℃左右,这时袋内温度可能还会继续上升,应进行翻堆降温,防止高温烧菌,发菌时间40-50d;

刺孔:将已经长满菌丝的菌袋进行刺孔,5到7天后下田排场;

排场:先在田内做床,床面宽1.2m,长度不限,床面之间留50cm宽过道,再在做好的床面及过道上铺一层地膜,然后将打孔后的菌袋,按间距7-10㎝,呈“品”字形摆放在事先做好的耳床上,每亩田排放8000-10000袋菌袋;

出耳管理:排场以后,进行催耳、出耳管理,其中水分管理最为关键,保持相对湿度在80%~85%之间,一般在畦中支起喷水管带喷水管理,在水分管理中要遵循“七湿三干的原则”,采取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干就干透,湿就湿透,即干湿分明。一般在排场后10d左右就会在打孔处出现大量黑色的耳芽,在耳芽阶段不要直接向耳芽喷水,可向空间喷雾,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喷水宜在早、晚进行,中午高温或气温高于25℃时不要喷水,防止耳片腐烂出现流耳现象;

采收:耳芽经过7d左右生长,耳基开始收缩,耳片充分展开,立即停止喷水,一般在采收前2d就要停止喷水。每采完一批耳后,停水7d左右再行喷水,促使第二批耳芽的发生,进入第二潮耳的管理。当第二潮耳采收后,视菌棒湿度情况适当注水,注水应在气温低于25℃时进行,高温下注水易感染杂菌,冬天当气温低于0℃时,要覆盖薄膜,避免冻害,一般可出耳3~4潮,多的可出5~6潮。采收后的木耳及时晒干、凉干或烘干,做到丰产丰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压灭菌的条件为:在常压条件下,堆内温度达100℃时计时,保持18小时后结束灭菌。

三、破壁银耳和普通银耳区别?

1、原料不同

破壁银耳的培育方式和普通银耳不一样,之所以称之为“本草”银耳,是因为它是以枸杞、淮山、莲子、茯苓等十多种中药材为培养基,是采用生物载体技术人工培植出来的优质银耳;普通银耳的菌棒是用一般菌棒。

2、生产不艺不同

本草银耳的原料经过了破壁处理、低温烘干等工艺流程,是薄片状的;而普通银耳是完整一朵,工艺较简单,成本比本草低很多。

3、炖煮难易度不同

本草银耳无需泡发清洗,直接放进养生壶炖煮(10分钟)或者焖烧杯保温杯(30分钟),就能短时间得到一碗胶多软糯的银耳羹;普通银耳要经过泡发、清洗 和长时间炖煮,出胶慢。

四、冬季室内怎么养银耳菌棒?

银耳室内高产栽培

一、培养基制作:棉子皮100(千克,下同)、麸皮15、石膏粉3、尿素0.4。按配方称量、干拌后加水,尿素溶于水后加入,打散结团,拌均,含水量以用手紧握一把料指缝有水印为度。

二、装袋、灭菌:拌好后尽快装袋,最好在6小时内结束,以防酸败。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600袋,装紧、扎实。并用金属尖器在袋正面打5个接种穴,穴径1.2~1.5厘米,擦净后用3.2厘米×3.2厘米见方的胶布贴紧。灭菌采用常压,胶布一面朝上,每灶灭2000~3000袋为宜。灭菌把握三点:①装灶后,须旺火猛攻,防漏气,最好在5小时内达100℃。②其后保持18~26小时。③达到灭菌时间,要趁热卸灶,以防胶布受湿。

三、接种:银耳属中温型,宜春秋两季栽培(春季3~5月,秋季8~11月),如菇房升温、保温好,可冬季栽培。夏季可在山林栽培。接种时,料温需降至28℃以下。接种室用来苏水,或克霉王烟雾剂等法消毒。所用菌种要严格选择。接种时,在酒精灯火焰的保护下,用接种器提取菌种,快速打开穴口胶布,接入袋内、贴好胶布,整个过程越快越好。

四、发菌:接种后把菌袋移入培养室或栽培室床架上。前4天保持温度28℃,不要超过30℃。5天后保持25℃为宜。6~7天时,菌丝基本封口,此时进行倒袋:一是检查发菌情况,二是剔除污染的菌袋,三是单摆于床架,为出耳做准备。温度不足可用炉火增温。发菌后期要加强通风。对污染轻的菌袋要及时用药物处理,重的要隔离、低温发菌。

五、揭布增氧:10天后,菌丝向四周蔓延成圆状,当菌落直径达10厘米、穴与穴菌落连接时,进行培养室消毒,后把胶布拱起成黄豆粒大小孔隙,以加大供氧量,加快菌丝生长。再4天后,穴中渐出现白色突起成绒毛状的菌丝团,俗称“白毛团”,此时室温控制在20~23℃,相对湿度80%~85%为宜。随着菌丝生理成熟,“白毛团”上出现浅黄色水珠,此时把袋子倾斜,排出黄水。一般接种后15~6天,穴内便逐渐出现白色碎末状幼耳,此时把胶布全部去掉,并在菌袋上覆盖消毒后的报纸,喷水、保湿。

六、出耳管理:一般接种后18天,耳就出齐了。此后管理的办法是:用刀片沿出耳穴口边缘割去薄膜约1厘米左右,使穴口达4厘米。出耳期,每天向报纸上喷水1~2次,保持报纸湿润。当子实体长到3厘米大时要避免烂耳:取下报纸,置阳光下曝晒1天,再收回使用,每隔3~5天进行1次,同时达到换气之目的。幼耳阶段喷水量、通风量加大,但要视空气湿度及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接种后第24~29天时是生长旺盛阶段,袋温较高,要注意控温,甚至要整天打开门窗,长时间通风,并配合喷水管理,防止通风后耳片干燥。到第30天左右时,子实体长到12厘米左右,应停止向报纸喷水,防止耳片过湿霉烂,停水5~8天,耳片均厚,即可采收。银耳从接种到采收,一般35~45天

银耳如何加工及保存

银耳采收后,轻放盛器内,用剪刀小心地把黑色耳蒂挖净,然后,拣除杂质,放入清水冲洗1-2次。要当天采收,当天晒干。这样的产品色白、质量好。晒时,最好摊放在竹帘上,注意勤翻晒,并不断整理朵形(碎耳片也可以加在整朵的耳片内)使之加速干燥,并保持朵形美观。若遇阴雨天,应及时烘干,可采用火墙或火炕烘干的办法,但要用文火,不要超过56-60℃。干燥的银耳,放入密封的塑料袋内存放,以免受潮或虫蛀。

存放时发现银耳轻度长霉时,应及时拿到仓库外,用干毛刷刷去霉斑,然后,放在火炕或烈日下烘晒干。如果霉变严重,可用盐水冲洗,将霉菌洗去,使其呈新鲜状后再烘晒干。

存放时虫害也不可忽视,它不仅蛀食银耳还排泄脏物污染商品,影响商品的质量与外观。

防治的方法是:日光曝晒、烘烤等。在曝晒或烘烤时,要经常翻动使之受热均匀,以达到彻底杀虫的目的。还可以在高温天气把盛有银耳的塑料袋堆码在烈日下的水泥地上,然后罩上塑料薄膜帐,四周压严不留空隙,让其曝晒数日,利用曝晒产生的70-80℃的高温不但可以杀死害虫,还可起到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此外,对仓库害虫、霉菌,还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杀灭,但要特别慎用,严格掌握剂量,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注意安全。

五、林下菌类种植技术?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六、新鲜银耳怎么保存?

1、低温保存,新鲜的银耳可以放在保鲜袋,再拿到冰箱里进行冷藏保鲜,如果冰箱够大的话,整个菌棒都可以放入冰箱,这样最多可以存放二天左右,为了保证银耳的口感和新鲜度,建议要尽快食用。

2、冷冻保存,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新鲜银耳,可以选择将银耳放在冰箱冷冻保存,需要用保鲜袋单独包装,放在冰箱冷冻,注意密封保鲜。

3、银耳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钙、磷、铁、等营养物质都非常的丰富,可以有效解决身体的一些疾病,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利的。经常吃银耳能够起到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