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耳是用什么做的?
银耳和木耳一样是茹类,在菌棒上长出来的。
二、做银耳羹用什么银耳?
做银耳羹用白银耳。
银耳羹(white fungus tick soup)是以银耳、红枣、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美食,[1]属于粤菜系,浓甜润滑,美味可口。银耳富含维生素D,能防止钙的流失。银耳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的3/4银耳都能提供。
三、扇子是用什么植物做的?
最早的扇子是用植物叶或者禽羽做的。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扇子的种类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扇技艺有江苏苏州檀香扇、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四川自贡龚扇、广东新会葵扇、湖州羽毛扇。
四、bb霜是用什么植物做的?
BB霜基本的成份是大豆、甘草、黄岑、植物复合素成份、维他命E 等,不同效用的BB霜会加入其它不同的成份。BB霜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防晒,隔离,遮暇,粉底,精华,多效合一,打造出裸妆的感觉。
如果你想化妆,皮肤底子比较好,又不想擦很多层还怕伤皮肤,用这个是再适合不过了。它跟粉底比起来有个隔离的效果,而且还含有精华成分,是比较护肤的。但是因为它毕竟含有粉底,所以又属于化妆品的范围。因此用BB霜之前,一定要做好基础护肤哦
五、银耳是怎么种出来的?
段木栽培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及银耳的生理特性选择栽培场地并搭架耳堂,耳棚的遮阳,一般是在棚膜上加盖草帘或稻草;林下搭棚是在棚膜上飘一层遮阳网,以免漏进直射阳光。
准备好耳木(即长有银耳子实体的段木),耳木架晒后进行接种及发菌培养管理,用电钻打穴接种,菌穴直径16mm(以往为10~12mm),株距4cm,行距12cm,每根用种量150~175g。
接种后在阳光下起堆发菌,给以20d左右的增温培养效果好,发菌快,能抑制杂菌发生;在阴凉处发菌效果差。
2、袋料栽培
用木屑做栽培原料,银耳栽培现用配方含有适合比例的棉籽壳,麸皮,石膏粉,加水的量与干料的量是1:1~1.3。主料混均后加水,至终栽培料中含水量在55%~60%,pH在5.0~6.0之间。
灭菌后待袋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接入菌种。接种后压实,重新贴上原来封穴的胶布,当菌丝长满后,菌包上架,开始割膜扩穴。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适当的散射光照射,子实体分化迅速,展片快,耳片肥大、色白、产量高。
六、蓑用什么植物做的?
蓑衣是稻草、蓑草、茅草或者棕榈树叶之类的材料做的。编织蓑衣的原料叫“蓑衣草”,又叫“龙须草”,生长在沟渠、池塘和河沿的潮湿地带,或用棕榈皮编织而成。伏天割来摊在平地上晾晒,多半干时即可编织。如果是晒干的蓑衣草,用时要喷些淡盐水闷一下,使其柔软后再编。秋天割蓑衣草易折,不能用。此外,编蓑衣还需备一条5.5尺~6尺的细线麻绳。
七、蓑衣用什么植物做的?
蓑衣是用一种叫“蓑草”编织的像衣服一样的雨具。 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中国江南、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广泛使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十分方便。蓑衣于1970年代化纤产品的出现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是用棕片缝成,棕片不透水也不透风,可当衣穿。它不但可以遮风避雨,也可遮羞掩丑。旧社会里,极贫人家,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也只好用蓑衣来掩丑避体、遮风挡雨了。有衣穿的人就用它做雨具。蓑衣便是旧社会人们普遍用的雨衣,干活、行路都离不开它。狩猎时它便是最好的“护身服”。起源古老,用一种叫“蓑草”编织的像衣服一样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来。
八、云南木瓜凉粉是用什么植物做的?
制作木瓜水的原料是茄科植物假酸浆的种子。 用纱布或者手帕包好木瓜籽,在清水中不断揉搓,这时纱布开始有粘滑的感觉,待揉搓纱布时不再有粘滑的感觉了,再用石灰水或石膏点制,最后即凝成胶状物(要等1~3小时),即成木瓜凉粉(冰粉、木瓜水、水晶粉)。
捣碎,加入冰水、糖水、玫瑰糖或“米凉虾”、白芝麻之类,即制成木瓜水
九、香烟的主要材料是用的什么植物做的?
烤烟烟草不烤的叫旱烟,直接卷抽吸。经过温度控制在鲜叶烘烤的烟叶叫烤烟烟厂经过熏蒸大片、切丝,就是名牌烟。
十、请问冰粉是用什么做的?原料是一种植物吗?
冰粉的主要原料来自于冰粉树的果实冰粉籽,也可以称为假酸浆以及凝固剂。冰粉树是一种茄科植物,它常常生长在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区里,所以在我国的四川,贵州地区很是常见。在制作时,需在冰粉树上的果实用小刀划开,果实里就有着密密麻麻的冰粉籽,用这些籽跟凉白开调配在一起,并不断用手搓籽,便可以制作一份美味的冰粉了。